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人之延绥(其二)赏析

送人之延绥(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风吹沙绉作龙鳞,沙柳烟含雾柳春。
耕少家家惟黑黍,战馀处处有青燐。
受降未拓三城旧,互市频开万帐新。
茶布好从蒙古易,紫貂银鼠莫辞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象与社会风貌。首句“风吹沙绉作龙鳞”,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沙漠中风起时沙粒翻滚的壮观景象,仿佛龙鳞般起伏,展现出边疆的独特风光。接着,“沙柳烟含雾柳春”一句,通过“烟含”和“雾柳春”的描绘,展现了沙漠中的柳树在烟雾缭绕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对比强烈,富有诗意。

“耕少家家惟黑黍,战馀处处有青燐”两句,揭示了边疆地区因战争而荒凉的现状。农民耕种稀少,只能依靠黑黍维持生计;战争过后,到处可见战争留下的痕迹,青燐(可能是战争遗留的火光或烟尘)弥漫,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

“受降未拓三城旧,互市频开万帐新”则反映了边疆地区的政治与经济活动。虽然战争尚未完全平息,但为了促进和平与贸易,频繁开设互市,搭建起新的帐篷,象征着和平与繁荣的希望。

最后,“茶布好从蒙古易,紫貂银鼠莫辞贫”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鼓励,希望友人在前往延绥的路上,能够顺利地进行贸易交换,无论是茶叶还是珍贵的皮草,都不要因为贫穷而放弃追求更好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自然景观、社会变迁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