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春日望海
乃神弘庙略,横海剪吞航。
电野清玄菟,腾笳振白狼。
连云飞巨舰,编石架浮梁。
周游临大壑,降望极遐荒。
桃门通山抃,蓬渚降霓裳。
惊涛含蜃阙,骇浪掩晨光。
青丘绚春组,丹谷耀华桑。
长驱七萃卒,成功百战场。
俄且旋戎路,饮至肃岩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韩夷:指古代朝鲜或泛指外族。愆奉赆:愆,过错;奉赆,应进贡而未进。
天常:天道常规,此指中原王朝的统治秩序。
乃神:形容军队如神兵天降。
庙略:朝廷的军事策略。
横海:横渡大海。
吞航:敌方的舰队。
电野:电闪雷鸣的战场。
玄菟:古地名,这里泛指东北边境地区。
腾笳:胡笳吹奏,代指战争。
白狼:地名,也象征北方边疆。
连云:形容战舰之多,如云般密集。
巨舰:大型战船。
编石:用石头搭建。
浮梁:浮桥。
周游:巡游。
大壑:深邃的海洋。
降望:向下远望。
遐荒:遥远的边疆。
桃门:传说中的山名,代指仙境入口。
山抃:山喜,指山灵显瑞。
蓬渚:蓬莱仙岛附近的水域。
霓裳:神仙或舞者的华丽衣裳。
蜃阙:由蜃气形成的楼阁,比喻虚幻的景象。
骇浪:巨大的波浪。
青丘:神话中的地名,常指仙境。
春组:春天的织锦,喻美景。
丹谷:红色的山谷,形容景色绚丽。
华桑:华丽的桑树,象征繁盛。
七萃卒:精锐部队,七萃为形容词,表示精选。
百战场:经历多次战斗的地方。
俄且:不久。
旋戎路:返回征战的道路,指班师回朝。
饮至:古代战胜归来的庆功宴。
岩廊:宫殿的走廊,此处代指朝廷。
翻译
韩国违背朝贡,倚仗险要地势扰乱天下的秩序。于是神明般的大军弘扬国家的谋略,横渡大海剪除敌人的舰队。
电闪雷鸣中清除了玄菟的敌寇,胡笳声震响了白狼地区。
战舰如同云一般在海上航行,用巨石搭建浮桥连接两岸。
巡游来到深邃的海洋边,向下望去极目遥远的荒野。
通过桃门山迎接喜悦,蓬莱岛上仙人降临,身着霓裳。
惊涛之中隐藏着蜃楼幻境,骇浪翻滚遮蔽了早晨的阳光。
青丘之地春色如织,丹谷中闪耀着华丽的桑树。
大军长驱直入,由七萃之士组成的精锐部队,在百战之后取得胜利。
不久后班师回朝,举行盛大的庆功宴,在庄严的宫殿中进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宏大的海景,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雄伟的情感和壮阔的想象力。从“韩夷愆奉赆”开始,诗人以宏大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波涛汹涌的大海图卷,每一个字眼都传递着力量与动态。
“凭险乱天常”中的“凭险”,意味着借助险峻之地,观察天地间的变革,这里暗示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心境和视野。紧接着,“乃神弘庙略”,则是说到了一处宏大庄严的建筑物,可能是指某种祭祀海神的庙宇。
“横海剪吞航”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似乎在展示一个强大的力量能够横跨整个海洋,将船舶切割或吞没,这里也许隐喻着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挑战极限的渴望。
“电野清玄菟”、“腾笳振白狼”,则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示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这里的“电”可能指的是电闪雷鸣的气氛,而“清玄菟”则是一种超脱尘世、纯净高远的意境。
接下来的“连云飞巨舰”、“编石架浮梁”,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海上建筑或是船只的景象,显示了诗人对于宏伟工程和人类智慧的赞美。
“周游临大壑”、“降望极遥荒”则表达了诗人对广阔视野的追求和对远方世界的向往。这里的“大壑”可能是指某种巨大的自然障碍,而“极遥荒”则展现了一种无垠的空间感。
以下几句“桃门通山抃,蓬渚降霓裳。惊涛含蜃阙,骇浪掩晨光。”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如同一幅画卷逐渐展开。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从容不迫、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青丘绚春组,丹谷耀华桑。长驱七萃卒,成功百战场。”则是对某种壮丽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军事胜利的赞颂。“俄且旋戎路,饮至肃岩廊”则是一种庆功宴会的情景,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完成伟业后的满足和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海洋、山脉、建筑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力量、自由、智慧、胜利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的宏大情怀和深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