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李仲永墨梅赏析

李仲永墨梅

宋 · 姜特立
写竹如草书,患俗不患清。
画梅如相马,以骨不以形。
墨君曩有文夫子,蝉腹蛇跗具生意。
当时一派属苏公,雨叶风枝略相似。
花光道人执天机,信手扫出孤山姿。
陈玄幻却西子面,此妙俗士那能知。
近时赏爱杨补之,补之妩媚不足奇。
李生于梅却有得,高处自与前人敌。
倒晕疏花出古心,暝云暗谷藏春色。
我一见之三叹息,意足不暇形模索。
君若欲求之点画,胡不去看江头千树白。

拼音版原文

xiězhúcǎoshūhuànhuànqīng

huàméixiāngxíng

jūnnǎngyǒuwénchánshéshēng

dāngshípàishǔgōngfēngzhīlüèxiāng

huāguāngdàorénzhítiānxìnshǒusǎochūshān姿

chénxuánhuànquè西miànmiàoshìnéngzhī

jìnshíshǎngàiyángzhīzhīmèi

shēngméiquèyǒugāochùqiánrén

dǎoyūnshūhuāchūxīnmíngyúnàncángchūn

jiànzhīsāntànxiáxíngsuǒ

jūnruòqiúzhīdiǎnhuàkànjiāngtóuqiānshùbái

注释

俗:世俗,流俗。
清:清雅,高尚。
骨:骨感,精神实质。
文夫子:有学问的人。
生意:生命力,活力。
属:属于。
孤山姿:孤傲的山峰般的风格。
西子面:西施的美貌。
赏爱:欣赏喜爱。
妩媚:柔美,动人。
敌:匹敌,相当。
古心:古人的思想,传统韵味。
点画:笔触,绘画技巧。
江头千树白:江边盛开的白梅。

翻译

写竹如同草书,忧虑的是流俗而非清雅。
画梅如同相马,注重的是骨感而非形态。
墨君从前有文夫子,如蝉腹蛇足都充满生机。
那时的风格属于苏东坡,雨打叶、风吹枝,略有相似。
花光道人掌握着自然的奥秘,随手挥洒出孤山的韵味。
陈玄幻的作品有西施的美貌,这种妙处俗人怎能理解。
近来欣赏喜爱杨补之,但他的作品妩媚并不稀奇。
李生在梅花中有所领悟,高超之处能与古人抗衡。
倒影晕染的疏花显露出古人的匠心,暮云深谷隐藏着春色。
我一见之下感叹不已,满足于意境而不必探究细节。
你若想寻找这样的艺术,为何不去江边欣赏那千树的白梅。

鉴赏

这首宋诗《李仲永墨梅》是姜特立所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鉴赏了一幅墨梅图。他首先赞赏画家的技艺,将画中的竹比喻为草书,强调其不拘泥于流俗,而追求内在的清雅。接着,他将画梅比作相马,注重的是梅花的骨格而非外在形态,暗示画家对梅的精神风貌有深刻理解。

诗人提到“墨君曩有文夫子”,意指画中墨梅富有文人气息,如同文夫子般具有生动的生命力。接着,他提及苏公,暗示这幅画的风格与苏轼的画风有相似之处,但又有独特之处。花光道人的作品则被形容为孤山之姿,既有西湖孤山的韵味,又如西施般清新脱俗,非一般俗士所能领略。

近来,杨补之也受到人们的喜爱,但诗人心中认为他的画虽妩媚,却缺乏新意。然而,李生的墨梅却能深入梅花的本质,达到高超的艺术境界,足以与前人抗衡。李生的作品中,疏花倒晕和深藏的春色展现出古人的审美意境,让诗人赞叹不已。

最后,诗人建议若想真正欣赏这种艺术,不如去江边欣赏千树盛开的白梅,那里或许更能体会墨梅的神韵。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墨梅画作的高雅与深意,以及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