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左宅喜晤三妹
随郎来拜母,避地即还乡。
车马嗟吾备,蘋蘩喜汝康。
盘餐三日叙,行色暂相忘。
词语解释
拜母的意思:(1).叩拜母亲。《后汉书·袁閎传》:“﹝ 閎 ﹞以母老不宜远遁,乃筑土室……旦於室中东向拜母。”(2).拜见好友之母。参见“ 升堂拜母 ”。...
避地的意思:亦作“ 避墬 ”。1.谓迁地以避灾祸。《汉书·叙传上》:“ 始皇 之末, 班壹 避墬於 楼烦 ,致马牛羊数千羣。”《汉书·叙传上》:“﹝ 班彪 ﹞知 隗嚣 终不寤,乃避墬於 河西 。”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后汉书·东夷传·濊》:“ 汉 初大乱, 燕 、 齐 、 赵 人往避地者数万口。”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初, 粲 与族兄 凯 避地 荆州 ,依 刘表 。” 宋 文天祥 《指南后录·东海集序》:“自丧乱后,友人挈家避地。”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尝避地至吾郡,交几社诸人。...
车马的意思:(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烽火的意思:[释义](1) (名)基本义: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 (2) (名)比喻义:战火或战争。也说烽烟。 [构成]并列式:烽+火 [同义]烽烟、点火...
还乡的意思:返回乡里。《南史·刘之遴传》:“ 武帝 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弟,你这年纪正好给朝廷出力,为什么倒要告退还乡。”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诗:“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反转方向。乡,通“ 向 ”、“ 嚮 ”。《庄子·渔父》:“顾见 孔子 ,还乡而立。”...
惊烽的意思:报警的烽火。惊,通“ 警 ”。《墨子·杂守》:“亭一鼓,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 唐 沉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如此,则王畿之内,安有惊烽之虞哉!”...
盘餐的意思:◎ 盘餐 páncān[food putting with dish] 盘盛的食物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三日的意思:(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丝萝的意思:(1).菟丝与女萝。《诗·小雅·頍弁》“蔦与女萝” 毛 传:“女萝,菟丝,松萝也。” 陆德明 释文:“在草曰菟丝,在木曰松萝。”后用以泛指藤萝之类的植物。 唐 陈翊 《郊行示友人》诗:“醉向丝萝惊自醒,与君清耳听松湍。” 唐 温庭筠 《古意》诗:“莫莫復莫莫,丝萝缘涧壑。”(2).菟丝、女萝均为蔓生,缠绕于草木,不易分开,故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结为婚姻。《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不念糟糠之情,别倚丝萝之託。”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受钗》:...
相忘的意思:彼此忘却。《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宋 苏轼 《送穆越州》诗:“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君松柏蔚苍颜。” 白采 《被摈弃者》:“我宝宝一天一天的烦聒我,同伴都像与我相忘了。”...
行色的意思:◎ 行色 xíngsè[circumstances or style of departure] 行意。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犹指行旅即赐御酒三杯,以壮行色。——《说岳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