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山分韵得成叶字(其二)
宋 · 张孝祥
万生纷不同,宿昔有定业。
哀哉彼迁民,苦事乃稠叠。
累累庭际炊,采采涧底叶。
问渠胡为来,悲泪不盈睫。
连年避胡乱,生理安可说。
今年更仓皇,刍藁亦焚劫。
扶持过江南,十口四五活。
斗米六百钱,兼旬又风雪。
前时诏书下,振廪要周浃。
圣主甚哀矜,我曹空感咽。
愿今兵革罢,复得理归楫。
传闻菰蒲中,相杀血新喋。
本是耕田农,饥寒实驱胁。
须公语县吏,早与支米帖。
哀哉彼迁民,苦事乃稠叠。
累累庭际炊,采采涧底叶。
问渠胡为来,悲泪不盈睫。
连年避胡乱,生理安可说。
今年更仓皇,刍藁亦焚劫。
扶持过江南,十口四五活。
斗米六百钱,兼旬又风雪。
前时诏书下,振廪要周浃。
圣主甚哀矜,我曹空感咽。
愿今兵革罢,复得理归楫。
传闻菰蒲中,相杀血新喋。
本是耕田农,饥寒实驱胁。
须公语县吏,早与支米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他们为了生存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首句“万生纷不同,宿昔有定业”点明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暗示了战争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秩序。接着,“哀哉彼迁民,苦事乃稠叠”直接揭示了战争导致的流离失所和生活的艰辛。
“累累庭际炊,采采涧底叶”描绘了难民在野外生火做饭、采摘野菜以维持生计的场景,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问渠胡为来,悲泪不盈睫”表达了对难民为何背井离乡的疑问,以及他们内心的悲痛。
“连年避胡乱,生理安可说”强调了战争持续时间之长,以及它对人们基本生存权利的严重威胁。“今年更仓皇,刍藁亦焚劫”进一步描述了战火烧毁家园、粮食短缺的惨状。
“扶持过江南,十口四五活”反映了难民们为了生存而跨越艰难险阻,但存活下来的家人却寥寥无几。“斗米六百钱,兼旬又风雪”则展示了物价飞涨、生活物资匮乏以及恶劣天气对难民的双重打击。
“前时诏书下,振廪要周浃”提到朝廷曾颁布诏令,试图救济灾民,但实际效果有限。“圣主甚哀矜,我曹空感咽”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仁慈之心的感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最后,“愿今兵革罢,复得理归楫”表达了诗人对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渴望。“传闻菰蒲中,相杀血新喋”暗示了战争中的暴力冲突仍在继续。“本是耕田农,饥寒实驱胁”指出农民因战争而被迫离开土地,陷入饥饿和寒冷之中。“须公语县吏,早与支米帖”呼吁地方官员采取行动,提供粮食援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反映了战争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