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渡
宋 · 释居简
鲸浪粘云白,狼山隔岸青。
鸢来方跕跕,鸿去忽冥冥。
欲济江程险,先祈海若灵。
贾胡相习俗,抛掷有残经。
鸢来方跕跕,鸿去忽冥冥。
欲济江程险,先祈海若灵。
贾胡相习俗,抛掷有残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福山渡口的壮丽景象与渡河人的心理活动。首句“鲸浪粘云白”,以“鲸浪”喻指巨大的波涛,与“粘云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海面波涛汹涌,云雾缭绕的壮观景象。接着,“狼山隔岸青”一句,通过“狼山”与“青”色的描绘,勾勒出对岸山峦青翠欲滴的景色,与前句形成视觉上的转换,丰富了画面层次。
“鸢来方跕跕,鸿去忽冥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不同鸟类在天空中的动态。鸢(老鹰)在空中盘旋,姿态轻盈而稳定;而鸿(大雁)则在天空中飞逝,显得自由而深远。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欲济江程险,先祈海若灵”表达了渡河人面对自然险境时的敬畏之心。他们深知江河之险,因此在渡河之前,祈求海神的保佑,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谦逊与尊重。
最后一句“贾胡相习俗,抛掷有残经”揭示了渡河者的生活状态。贾胡(商人)在渡河时,可能随身携带的书籍或经文被抛掷一旁,象征着他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可能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复杂性,以及在面对自然与生活的挑战时,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渡河人心理活动的刻画,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