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秋举光孙藻男出癸卯春举显孙萃男出缅思古人中兄弟接武者惟程伯淳正叔皆生楚地皆以壬癸年向二稚生庚之符也随口十六韵手示儿曹以志家庆即拟之非伦何伤焉
明 · 王应斗
昔予丁丑冬,一月举二子。
节应嘉平初,相距越旬耳。
是时计父年,四十四龄始。
韶光忽以迈,予既七十矣。
隙驹夫何常,人生一弹指。
两儿并及壮,举子若相俟。
去秋与今春,厥岁为壬癸。
天叙两孙行,依次射蓬矢。
老夫对之狂,挲摩溢私喜。
缅怀千载上,竞述二程美。
亦生壬癸年,历系森可纪。
吁嗟黄口雏,敢与先贤拟。
维兹岁干符,益应动仰止。
兴发成孤吟,挥毫授侧理。
异日捧遗章,庶几念前轨。
古人泣祖砚,奋力著芳史。
节应嘉平初,相距越旬耳。
是时计父年,四十四龄始。
韶光忽以迈,予既七十矣。
隙驹夫何常,人生一弹指。
两儿并及壮,举子若相俟。
去秋与今春,厥岁为壬癸。
天叙两孙行,依次射蓬矢。
老夫对之狂,挲摩溢私喜。
缅怀千载上,竞述二程美。
亦生壬癸年,历系森可纪。
吁嗟黄口雏,敢与先贤拟。
维兹岁干符,益应动仰止。
兴发成孤吟,挥毫授侧理。
异日捧遗章,庶几念前轨。
古人泣祖砚,奋力著芳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庭成员成长的感慨以及对古代贤者的追忆。诗中提到诗人于丁丑年冬月接连生下两个儿子,相隔仅十天,而此时诗人已四十四岁。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已步入七旬之年,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人生短暂。两个儿子如今均已成年,诗人为此感到欣喜。
诗中还提到了壬癸年这一特殊的年份,不仅在诗人的家庭中,历史上也有许多重要人物出生在这一年间。诗人缅怀古代贤者,如程伯淳和正叔,他们也是壬癸年出生,且在历史上的地位显著。诗人认为,自己的孙子们出生在壬癸年,预示着家族将有不凡的未来。
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孙子们能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并勉励他们努力书写自己的历史。这种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后辈寄予的厚望,体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