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山
宋 · 邹浩
目击何人妙得知,谩携斧子住岩隈。
衔花无复鸟兴供,运木有时神倒栽。
丈室每思云外去,沱山长记雨中来。
凭师更展慈悲力,早使回头一笑开。
衔花无复鸟兴供,运木有时神倒栽。
丈室每思云外去,沱山长记雨中来。
凭师更展慈悲力,早使回头一笑开。
鉴赏
这首诗《澹山》是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禅宗生活和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目击何人妙得知”,诗人以疑问的口吻提出,世间万物的微妙之处,又有谁能真正洞察?接着“谩携斧子住岩隈”一句,似乎在描述自己远离尘嚣,隐居于深山之中,以斧子为伴,与自然为友的生活状态。这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暗含着对世俗生活的疏离。
“衔花无复鸟兴供,运木有时神倒栽”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鸟儿不再以花为食,树木有时却违背常理地倒栽,这些现象引发了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深思,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不安与困惑。
“丈室每思云外去,沱山长记雨中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丈室,即禅房,诗人时常梦想着离开这尘世的束缚,去往云外的广阔天地;而沱山的雨中景象,则是他对宁静与和谐的回忆与向往。
最后,“凭师更展慈悲力,早使回头一笑开”一句,诗人向“师”(可能指的是禅师或内心深处的自我)祈求,希望他能展现慈悲的力量,引导自己回归正道,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一句充满了对智慧与救赎的渴望,也是全诗情感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以及对人生真谛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