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青木关关口病臂
清末近现代初 · 吴妍因
避寇巴山里,仍多风鹤猜。
阴氛侵病骨,顽瘴妒诗才。
入室与蚊斗,编篱防豹来。
已荒松菊径,犹梦凤凰台。
阴氛侵病骨,顽瘴妒诗才。
入室与蚊斗,编篱防豹来。
已荒松菊径,犹梦凤凰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避难之地,面对风鹤猜疑的紧张环境,以及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首联“避寇巴山里,仍多风鹤猜”,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背景,巴山深处,不仅自然环境险恶,更有着敌寇的威胁,风鹤象征着不时的警报或危险,营造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
接着,“阴氛侵病骨,顽瘴妒诗才”两句,进一步深入描述了诗人的个人状态。阴云密布的天气仿佛侵袭着他的病体,而顽固的疾病似乎嫉妒他的才华,暗示了诗人不仅在身体上遭受病痛的折磨,在精神上也承受着创作的困扰。这种内外交困的状态,使得诗人的处境更加艰难。
“入室与蚊斗,编篱防豹来”则展现了诗人生活的细节。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与蚊虫的斗争,或是防范潜在的野兽入侵,都显得格外不易。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恶劣条件下的生存状态和对安全的极度担忧。
最后,“已荒松菊径,犹梦凤凰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松菊径代表了诗人追求的隐逸生活,而凤凰台则是古代文人理想中的名胜,象征着荣誉与成就。这两者虽已荒废,但诗人的心中仍存有梦想,这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可能实现理想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执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在艰苦的环境下,诗人并未放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艺术的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