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谷字韵答提刑毅父治河桥
宋 · 晁补之
两堤马头高作山,两津车路深成谷。
截川夭矫暮虹背,排浪参差动蚿足。
七牛蹴河犹怒目,一牛从能往不复。
借牛使河此圣时,强饮不须求马玉。
截川夭矫暮虹背,排浪参差动蚿足。
七牛蹴河犹怒目,一牛从能往不复。
借牛使河此圣时,强饮不须求马玉。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以"谷"字为韵脚,描绘了治理河流的情景。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桥梁工程的壮观与巧妙。"两堤马头高作山"写出了堤岸的峻峭,"两津车路深成谷"则形容桥梁下方道路深邃如谷。"截川夭矫暮虹背,排浪参差动蚿足"运用了夸张和拟人手法,将桥梁比作彩虹横跨河流,浪花仿佛蚿足(一种类似蜈蚣的虫子)在桥下交错,形象地描绘了桥梁与水流的互动。
"七牛蹴河犹怒目,一牛从能往不复"进一步强化了桥的力度,比喻桥梁如同七头牛奋力踢河,显示出其坚韧不屈。"借牛使河此圣时"赞美了这个时代的智慧,利用桥梁的力量控制河水,"强饮不须求马玉"则寓意河水被驯服,不再汹涌,人们无需再借助马玉(古代的一种祭神仪式)来安抚河水。
整体上,这首诗既描绘了桥梁建设的艰辛,又赞美了科技与智慧的力量,具有鲜明的宋代诗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