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潭上偶咏赏析

潭上偶咏

元末明初 · 张羽
回涧曲如月,泠然绿树根。
云山自幽寂,水石共成喧。
静观因悟性,耽听欲忘言。
何由驻尘驾,迢递一寻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静谧与喧嚣巧妙对比,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情感。

首句“回涧曲如月”,以月喻曲涧,形象地描绘了水流曲折蜿蜒,宛如明月悬挂于夜空,既展现出水道的柔美曲线,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接着,“泠然绿树根”一句,通过“泠然”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水气在绿树根部凝聚的清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云山自幽寂,水石共成喧”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云雾缭绕的山峦显得格外幽静,而水石相击则发出阵阵声响,动静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力。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自然界中静与动、和谐与冲突的辩证关系。

“静观因悟性,耽听欲忘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沉醉。通过静心观察,他仿佛领悟到了某种超脱世俗的智慧;而沉浸于水石之声中,甚至忘记了用言语表达,说明了自然之美足以触动心灵,激发无尽的感慨与思考。

最后,“何由驻尘驾,迢递一寻源”表达了诗人对探寻自然奥秘的渴望,以及对尘世束缚的反思。他希望能够长久地停留在这宁静美好的地方,追寻自然之源,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词语解释

何由的意思: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

静观的意思:◎ 静观 jìngguān[observe calmly] 冷静地分析观察冷眼静观...

泠然的意思:(1).轻妙貌。《庄子·逍遥游》:“夫 列子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 注:“泠然,轻妙之貌。” 宋 陈师道 《和和叟第课还自都下》:“青云直上马如龙,来往泠然若御风。” 清 赵执信 《彭蠡湖》诗:“泠然乘风游,託身任毫毛。”(2).寒凉貌;清凉貌。《太平广记》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子牟》:“叟乃授之微弄,座客心骨泠然。”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感怀》诗之二:“天风吹面泠然过,十万烟云眼底收。”(3).形容清越激扬的声音。《晋书·裴楷传》:“ 绰 子 遐 ,善言玄理,音辞清畅,泠然若...

树根的意思:◎ 树根 shùgēn[root of a tree] 树的根部...

水石的意思:(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宋 苏轼 《石钟山记》:“ 酈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鐘。”(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唐 李白 《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 剡溪 去,水石远清妙。” 五代 齐己 《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 宋 王安石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驂...

迢递的意思: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

忘言的意思:(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悟性的意思:◎ 悟性 wùxìng[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 指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孩子有悟性,一点就明白...

一寻的意思:(1).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汉 焦赣 《易林·渐之颐》:“一寻百节,绸繆相结,其指詰屈,不能解脱。”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是何异以一寻之綆,汲百仞之深?”(2).寻访或寻觅一次。 唐 李端 《送马尊师》诗:“ 武陵 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唐 罗隐 《咏史》诗:“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幽寂的意思:◎ 幽寂 yōujì[be secluded and lonely] 幽雅寂静,孤独寂寞...

云山的意思:(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