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太史索题富顺黄宪副西湖精舍
明 · 欧大任
绣斧曾飞雪色孤,幽栖今见辋川图。
城开泸水犹通渎,月出峨眉半入湖。
乍过渔童歌榜枻,可无山鸟劝提壶。
风流文藻谁能似,赋客相如汉大夫。
城开泸水犹通渎,月出峨眉半入湖。
乍过渔童歌榜枻,可无山鸟劝提壶。
风流文藻谁能似,赋客相如汉大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和追忆。
首联“绣斧曾飞雪色孤,幽栖今见辋川图”,以“绣斧”象征官员的权力与威严,“雪色孤”则暗示了过去辉煌的消逝,而“幽栖”与“辋川图”的对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如同王维笔下的辋川一样,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
颔联“城开泸水犹通渎,月出峨眉半入湖”,描绘了夜晚的西湖,月光洒在湖面上,与远处的峨眉山相映成趣,泸水与湖水的交汇处,仿佛是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点,展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美。
颈联“乍过渔童歌榜枻,可无山鸟劝提壶”,通过渔童的歌声和山鸟的啼鸣,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围,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中,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尾联“风流文藻谁能似,赋客相如汉大夫”,诗人以汉代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来比喻,表达了对文采飞扬、才华横溢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或他人能够像司马相如此类的文人那样,留下不朽的文学作品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文人雅士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