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居庸关(其二)赏析

居庸关(其二)

明 · 黄廷用
文宗都蓟北,京邑枕居庸。
胡虏遗荒漠,关山隔几重。
鸣笳边月冷,荷甲朔霜浓。
未说貔貅旅,君王驾六龙。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的《居庸关》其二,通过对居庸关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壮丽。

首句“极目危峦望八荒”,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将读者带入到居庸关的壮丽景象之中。危峦,即险峻的山峦,八荒,则指四面八方,整个世界。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八方,展现出居庸关所在之地的辽阔与雄伟。

接着,“浮云夕日遍山黄”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云霞满天,阳光洒在山峦之上,一片金黄的景象。这不仅渲染了黄昏的氛围,也赋予了山川一种温暖而深沉的色彩,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居庸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朔地,指的是北方的广大地区;秦城,这里借指长城,是中国古代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而修建的军事工程。这两句意在强调居庸关作为边防要塞,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北方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其战略意义深远。

“北狩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则进一步揭示了居庸关在历史上的军事作用。北狩,指的是帝王出巡至北方;土木,可能是指土木堡之变,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军事事件。这两句暗示了居庸关在抵御外敌入侵、保护国家安宁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暗含了历史的变迁与兴衰,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最后,“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两句,描绘了夜晚降临后,居庸关城门紧闭,周围一片寂静,只有稀疏的人烟和对野兽的恐惧。这一场景既表现了边关的冷寂与荒凉,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安全与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居庸关作为边防重镇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国家安危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