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樊口宿巴河游马祈寺
宋 · 张耒
扁舟下樊溪,江南正清泻。
晓登巴河岸,极目望春野。
步寻修竹寺,古木争偃亚。
云昔孙仲谋,刑牲致师祃。
雄图邈已矣,英概足悲咤。
石梯造云雾,丹白开广厦。
山僧安寂寞,畏冷不出舍。
劳生遇閒境,顿使我心写。
晚江平若席,风势欲相借。
晓登巴河岸,极目望春野。
步寻修竹寺,古木争偃亚。
云昔孙仲谋,刑牲致师祃。
雄图邈已矣,英概足悲咤。
石梯造云雾,丹白开广厦。
山僧安寂寞,畏冷不出舍。
劳生遇閒境,顿使我心写。
晚江平若席,风势欲相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扁舟:小船。樊溪:河流名。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晓:清晨。
巴河岸:巴河的岸边。
春野:春天的田野。
修竹寺:寺庙名。
偃亚:倒伏、低垂。
孙仲谋:孙权的字。
刑牲致师祃: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
雄图:宏伟的计划。
英概:英勇的事迹。
悲咤:感慨、叹息。
石梯:石阶。
云雾:云层。
丹白:红白两色。
山僧:山中僧人。
寂寞:孤独。
舍:房屋。
劳生:忙碌的生活。
顿使:突然让。
晚江:傍晚的江面。
风势:风的力量。
相借:借用。
翻译
我乘着小船顺流而下,来到了江南,景色正清秀流淌。清晨我登上巴河岸边,放眼望去,满眼春色的田野。
步行寻找那座修竹寺,古树参天,枝叶交错。
这里曾是孙权祭天祭地的地方,他有雄心壮志。
然而那些伟业已成过往,他的英勇事迹令人感慨。
石阶直通云端,红色与白色建筑错落壮观。
山中的僧人习惯了寂寞,因畏惧寒冷而不轻易出门。
在忙碌的生活中遇到这宁静的环境,让我心情舒畅。
傍晚的江面平静如席,风势似乎想借我一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南的春日游历之景。诗中以"扁舟下樊溪,江南正清泻"开篇,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接着"晓登巴河岸,极目望春野"表达了诗人对广阔春色无限眷恋之情。
在"步寻修竹寺,古木争偃亚"一句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通过"古木"这一意象,传递出历史的沉重感和时间的流转。紧接着"云昔孙仲谋,刑牲致师祃",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一种回忆与追思。
"雄图邈已矣,英概足悲咤"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缅怀和感慨。随后"石梯造云雾,丹白开广厦"一句,则是对自然景观与寺院建筑的一种描绘,同时也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而在"山僧安寂寞,畏冷不出舍"中,诗人通过山僧这一形象,表达了一种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紧接着"劳生遇閒境,顿使我心写"一句,则是对这种环境与心灵交流的一种体验。
最后两句"晚江平若席,风势欲相借",则是在描绘景色之余,诗人又一次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仿佛大自然也在向他低语,传递着某种深远的信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及寺院环境的描述,体现出诗人对于生活、历史、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