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僧圆益题灵泉
宋 · 毕仲游
我思灵泉游,不免去闾里。
山寒景更清,触目皆可喜。
兹泉何潺潺,宛若云雾起。
酌之无浅深,那再问泥滓。
盘盘山为腹,凿凿石为齿。
喷薄无四时,其灵止如此。
斯言闻于人,岂得尽其理。
更唤山老来,烦师问初始。
山寒景更清,触目皆可喜。
兹泉何潺潺,宛若云雾起。
酌之无浅深,那再问泥滓。
盘盘山为腹,凿凿石为齿。
喷薄无四时,其灵止如此。
斯言闻于人,岂得尽其理。
更唤山老来,烦师问初始。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名为《和僧圆益题灵泉》。毕仲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灵泉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诗中首先表达了诗人对灵泉的向往,虽身处俗世,却心系自然之美,渴望一探灵泉的奥秘。接着,诗人通过“山寒景更清,触目皆可喜”描绘了灵泉所在山色的清幽与宜人,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喜悦。
“兹泉何潺潺,宛若云雾起”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泉水的流动如同云雾般轻盈飘逸,给人以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泉水的纯净与深邃,“酌之无浅深,那再问泥滓”,表明泉水无论深浅,都清澈透明,无需质疑其品质。
接下来,诗人以“盘盘山为腹,凿凿石为齿”形象地描述了山体与岩石的形态,仿佛是大地的身躯与骨骼,而泉水则在其中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暗示了泉水与大地之间的紧密联系。
“喷薄无四时,其灵止如此”则赞美了泉水四季不息的活力与生命力,其精神与灵性令人敬仰。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能完全理解泉水之灵性的遗憾,并希望借助僧人的智慧,探寻泉水起源的秘密,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与探索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灵泉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神秘,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追求,以及对生命与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