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郑端典亲家还乡赏析

送郑端典亲家还乡

明 · 罗钦顺
十年两度清溪曲,细说家怀及乡俗。
前辈凋零足叹嗟,后生满眼多翻覆。
逢场思戏酒思沽,有田不耕书不读。
行止模糊里闬嗤,门户支离祖先辱。
岂知贫贱亦天生,不骄不惰有时亨。
析薪能荷自堪乐,缊袍虽敝谁敢轻。
千言往复两无忤,爱君潇洒更老成。
鬓毛略见数茎白,心地先涵一寸明。
山水可游无过此,兹来却奉邦君使。
贡金三十铤铤良,结伴八九人人喜。
午榻棋声数著高,夜筵杯酌三巡止。
豫指归装只要诗,熟知宦况清于水。
西斋褊浅难久留,短歌何以写绸缪。
两家儿女粗解事,与君垂老应忘忧。
百年风月未为少,两段平分后段优。
我亦行藏无固必,会当解组共遨游。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罗钦顺所作,名为《送郑端典亲家还乡》。诗中描绘了对友人归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首句“十年两度清溪曲”,以清溪曲折之景起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深厚。接着,“细说家怀及乡俗”点明了交谈的内容,不仅涉及个人情感,还有对家乡风俗的怀念,体现了深厚的乡土情结。

“前辈凋零足叹嗟,后生满眼多翻覆。”这两句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新生事物的观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逢场思戏酒思沽,有田不耕书不读。”则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人的生活态度,批评了他们不务正业、荒废学业的行为。

“行止模糊里闬嗤,门户支离祖先辱。”这两句进一步指出社会风气的败坏,批评了人们行为的不端和对家族荣誉的忽视。随后,“岂知贫贱亦天生,不骄不惰有时亨。”强调了贫贱并非不可改变,关键在于个人的态度和努力。

“析薪能荷自堪乐,缊袍虽敝谁敢轻。”这两句赞美了贫贱者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接下来,“千言往复两无忤,爱君潇洒更老成。”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认为他无论在言语还是行为上都显得成熟稳重。

“鬓毛略见数茎白,心地先涵一寸明。”通过描写友人的外貌和内心,展现了岁月在他身上的痕迹,同时也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洞察力。“山水可游无过此,兹来却奉邦君使。”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祝福,希望他能在山水之间找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贡金三十铤铤良,结伴八九人人喜。”描述了友人归乡时的情景,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午榻棋声数著高,夜筵杯酌三巡止。”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友人归乡后的悠闲生活。“豫指归装只要诗,熟知宦况清于水。”表达了对友人归乡后生活的向往,希望他的心境如同清水一般清澈。

“西斋褊浅难久留,短歌何以写绸缪。”表达了对友人归乡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的担忧。“两家儿女粗解事,与君垂老应忘忧。”对友人的子女表示了期望,希望他们能理解父母的心意,让友人在晚年无忧无虑。“百年风月未为少,两段平分后段优。”表达了对友人归乡后生活的美好祝愿,认为这样的生活已经足够珍贵。

“我亦行藏无固必,会当解组共遨游。”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希望将来有机会与友人一同遨游,共享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人归乡情景的描绘,展现了对友情、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