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程伯禹尚书三首(其二)
宋 · 曾几
璧水三千士,文闱第一人。
煌煌持紫橐,亹亹逼鸿钧。
得郡还辞剧,居家更乞身。
期颐如可料,愁绝上元春。
煌煌持紫橐,亹亹逼鸿钧。
得郡还辞剧,居家更乞身。
期颐如可料,愁绝上元春。
注释
璧水:形容清澈的水面,可能象征人才汇集的地方。士:指读书人或有才之人。
文闱:科举考试中的文学考场。
煌煌:光明灿烂,形容人的威仪或成就。
紫橐:古代官员出行时携带的紫色袋子,象征权力和财富。
鸿钧:古代神话中天帝的名字,这里比喻至高无上的地位。
郡:古代行政区划,郡守是地方长官。
剧:繁重,艰巨。
乞身:请求辞职,古代官员自谦的说法。
期颐:一百岁,古称长寿。
上元春: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
翻译
三千名士聚集在碧水边,他是文坛的第一人。他光彩照人,手握紫色官袋,才华出众仿佛逼近天神。
得到郡守职位后,他还要辞去繁重职务,回到家中更是请求隐退。
如果寿命可以预知,他在元宵佳节时恐怕会充满忧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为悼念程伯禹尚书所作的挽诗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程伯禹的极高赞誉和对其晚年生活的感慨。
"璧水三千士",以"璧水"象征人才众多,三千士皆不及程伯禹的才华出众,他被誉为文苑中的佼佼者。“文闱第一人”进一步强调了他在科举考试中的杰出成就,无人能及。
"煌煌持紫橐","煌煌"形容其地位显赫,"紫橐"指古代官员的印绶,这里表示程伯禹官位崇高。"亹亹逼鸿钧","亹亹"形容其才思敏捷,"鸿钧"喻指天地间的大任,这句赞美他的智慧和能力接近于肩负重任的天命人物。
"得郡还辞剧",表明程伯禹即使在得到重要职位后,仍然选择辞去繁重职务,显示出他的淡泊名利。"居家更乞身",进一步描绘他退隐家居,主动请求辞官,体现出高尚的品格。
最后两句"期颐如可料,愁绝上元春","期颐"指百岁高龄,诗人假设如果程伯禹的寿命可以预知,那么他在上元节(元宵节)这样的春天,因失去这位英才而倍感悲痛。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故人的敬仰与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