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司理二首(其二)
宋 · 项安世
对敌何曾挫一毫,避人堪笑却成逃。
莫思蓬户飞三箭,且向椿闱带两髦。
年少枉随流水去,老来方悟入山高。
儿童已办新诗句,拟钉门符换旧桃。
莫思蓬户飞三箭,且向椿闱带两髦。
年少枉随流水去,老来方悟入山高。
儿童已办新诗句,拟钉门符换旧桃。
注释
对敌:面对敌人。何曾:从未。
挫:退缩。
一毫:一分一毫。
蓬户:简陋的家。
飞三箭:射出三支箭。
椿闱:科举考试。
带两髦:带着白发。
年少:年轻时。
枉随:虚度。
流水去:流逝。
入山高:隐居山林。
儿童:孩子们。
新诗句:新的诗句。
门符:桃符。
旧桃:旧的桃符。
翻译
面对敌人从未退缩过一分一毫,躲避人群时的行为让人嘲笑,却是逃跑一般。不必再想着在简陋的家中射出三支箭,不如暂且带着双鬓的白发去参加科举考试。
年轻时虚度光阴,如同流水般流逝,直到老年才明白隐居山林的高远。
孩子们已经准备好新的诗句,打算用它们替换门上的旧桃符以迎接新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题目为《次韵王司理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首句“对敌何曾挫一毫”表明诗人面对敌人从未有过退缩或失败,显示出他的坚韧和勇气。然而,“避人堪笑却成逃”则揭示了他另一面,即在日常生活中,他选择避开人群,这种行为被诗人自嘲为逃避,带有几分无奈和自省。
“莫思蓬户飞三箭,且向椿闱带两髦”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意指不必过多怀念过去的勇猛,现在更应专注于家庭和责任,照顾年迈的父母。“椿闱”代指父母,“带两髦”指的是照顾双亲,显示了诗人的孝顺之情。
“年少枉随流水去,老来方悟入山高”是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年轻时的冲动和轻狂随着时光消逝,老年时才明白深沉和内敛的价值,以及人生的深度。
最后一句“儿童已办新诗句,拟钉门符换旧桃”描绘了家庭的温馨场景,孩子们已经准备好新的诗句,准备替换新年时的旧桃符,寓意着家庭的传承和新年的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我反思和生活琐事,展现了诗人从青年到老年的成长历程,既有豪情壮志,也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