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人(其三)赏析

和人(其三)

宋 · 李洪
庭前槐树绿阴阴,静听玄蝉尽日吟。
枕簟虚凉清梦境,了无俗物动禅心。

注释

庭前:庭院前面。
槐树:一种落叶乔木,夏季开花,有清香。
绿阴阴:形容树木茂盛,绿意浓郁。
玄蝉:黑色的蝉,古人常以此象征高洁。
尽日:整日,一整天。
枕簟:竹席或草席,夏日用以纳凉。
虚凉:清凉空寂。
清梦境:清静的梦境。
了无:完全没有。
俗物:世俗的事物,指尘世纷扰。
动禅心:扰乱禅心,使禅心不宁。

翻译

庭院前的槐树绿荫深深,静静地聆听整个白天的蝉鸣。
竹席清凉,梦境如水,没有世俗之物能扰乱我禅定的心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在庭院前的槐树下,绿荫如盖,诗人静静地聆听着蝉鸣声,仿佛能将时间凝固。夜晚枕上之时,心境清凉,如同进入了一个清净的梦境。诗中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对禅意静修的追求。

槐树绿阴不仅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外在环境,也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安定。而“静听玄蝉尽日吟”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细致感受,以及时间流逝时的从容态度。

“枕簟虚凉清梦境,了无俗物动禅心”两句,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枕簟”,即枕上之意,暗示了一种放松与休憩的状态。而“了无俗物动禅心”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物欲的超然,以及对禅定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内心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中所蕴含的意境清新脱俗,与世隔绝,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超然物外的心灵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