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出家歌赏析

出家歌

明 · 何南凤
叹众生,根器殊,明珠容易没泥涂。
烦恼炽盛,觉树焦枯,爱河淹溺有谁扶。
生前荣耀,死后尽归无。
有智人,早觑破。
丧休吊,得毋贺,浮云片片空中过。
杀他须偿他,业报毫难错。
相恋相嫌结不休,火坑地狱同时堕。
不远离,大是痴,火里生莲能有几。
超然高蹈,世外求师。
为明正眼,削发披缁。
非览胜以为乐,非立异以为奇。
非慕长生面不老,非贪天福而自怡。
只一句:生何来兮死何去。
彻底未明,现前无据。
三千律仪,是盲儿柱杖,一大藏教,都成梦中语。
因此上,废寝忘食,穷思极虑。
已拚了死灰不燃,谁知道,心坚石穿。
如贫得宝,似渴逢泉,毫端世界广无边。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
始信得与佛齐肩,一灯分与万灯传。
嬉笑怒骂,煞有机权。
脱尽诸方□五味,惮英灵欲到此,莫吝草鞋钱。

鉴赏

这首《出家歌》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人生、佛法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叹众生”开篇,指出世间众生因根器不同,往往难以认识到自身的真实处境,如同明珠落入泥涂,被烦恼、爱欲所淹没。接着,诗人描绘了人生的虚幻与无常,强调了觉悟的重要性。

“丧休吊,得毋贺”,诗人以“浮云片片空中过”比喻人生短暂,劝告人们要认清现实,面对生死。在“杀他须偿他,业报毫难错”的警示下,诗人进一步阐述因果报应的道理,提醒世人要谨慎行事。

“不远离,大是痴,火里生莲能有几”,诗人以“火里生莲”象征修行的艰难与可能,鼓励人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随后,诗人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佛法的虔诚,强调修行并非为了世俗的享乐或与众不同,而是为了明悟真理,超越生死。

“三千律仪,是盲儿柱杖,一大藏教,都成梦中语”,诗人以律仪和教义比喻修行的规则和指导,指出在真正的智慧面前,这些规则和教义可能显得空洞无物,只有通过内心的觉醒才能真正理解佛法的深意。

最后,“嬉笑怒骂,煞有机权。脱尽诸方□五味,惮英灵欲到此,莫吝草鞋钱”,诗人以幽默和机智的语言,鼓励人们勇敢地踏上修行之路,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吝啬追求智慧的努力。这里的“□”可能是印刷错误,实际内容可能为“百味”。

整体而言,《出家歌》不仅是一首对出家生活充满热情的颂歌,更是对人生、佛法的深刻反思和启示,充满了智慧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