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守之官枉驾过龙鹄省先公墓而去二诗送之(其一)
宋 · 孙应时
不向衡门把一杯,山中话别且徘徊。
岚侵征帽晨疑雨,叶拥寒炉夜拨灰。
路入西州空马策,诗寻东阁正官梅。
感君得得同来意,回首行台檄屡催。
岚侵征帽晨疑雨,叶拥寒炉夜拨灰。
路入西州空马策,诗寻东阁正官梅。
感君得得同来意,回首行台檄屡催。
注释
衡门:简陋的柴门。徘徊:犹豫不决,迟迟不愿离开。
岚侵:雾气侵袭。
征帽:远行的帽子。
晨疑雨:清晨像下小雨一样湿润。
路入西州:踏上西去的道路。
空马策:空马独行,无人驾驭。
东阁:主人的居所,此处指诗人寓所。
官梅:官署或书房中的梅花。
得得:形容马蹄声。
行台: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临时办公处。
檄:古代官方文书。
翻译
不愿在简陋的柴门前共饮告别,我们在山中徘徊,话语未尽。清晨的雾气仿佛要浸湿征帽,夜晚的炉火边,我拨弄着灰烬取暖。
踏上西去的路,只留下空马的蹄印,我在东阁寻找诗中的梅花。
感激你特意前来,但行台文书催促不断,让我不得不回头应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师守之官枉驾过龙鹄省先公墓而去二诗送之(其一)》。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此作别离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深厚的情谊。
首句“不向衡门把一杯”可见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场景,“山中话别且徘徊”则透露出一种不忍离去的情感。接下来的“岚侵征帽晨疑雨,叶拥寒炉夜拨灰”描绘了一种清幽的自然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寂寞。
“路入西州空马策,诗寻东阁正官梅”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和美好的祝愿。最后两句“感君得得同来意,回首行台檄屡催”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惜以及别离时的情感波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温馨的人文关怀,是一篇颇具意境和情感力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