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觉院竹轩
宋 · 陈延龄
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
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閒梦化钵中龙。
护馀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
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钟。
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閒梦化钵中龙。
护馀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
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僧:指山中的僧人。清阴:清凉的阴影。
天外凤:比喻高洁的飞鸟,象征超凡。
等閒:随便,轻易。
贝叶:佛教中用来抄写经文的竹简或树叶。
云无迹:云彩般的竹叶痕迹难以察觉。
刺破:描绘竹叶覆盖下的苔藓。
石有踪:石头上的苔藓斑点。
莲社:佛教社团,以莲花为象征,表示清净。
策龙钟:拄杖行走,形容老态龙钟。
翻译
山中的僧人种植了数千棵竹子,每天竹林的清凉阴影越来越浓厚。竹子随意生长,仿佛是天外来凤栖息其中,僧人甚至梦见自己变成竹杖中的龙。
竹叶如贝壳般翠绿,云朵的痕迹难以察觉,只有青苔在石头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
年老后,他希望能像莲社中的僧侣一样,手持一枝竹杖,步履蹒跚地履行约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僧精心种植竹子的情景,竹林日益繁茂,为僧舍带来清凉的阴庇。诗人以天外凤凰和化龙的神话意象,赞美竹子的高洁与不凡,暗示其品质如同神物。竹叶轻盈如贝,竹节斑驳的苔痕在石头上留下痕迹,展现出竹的生命力和坚韧。诗人老去后仍怀有出世之心,希望能像莲社中的僧侣一样,带着一枝竹归隐,即使步履蹒跚(龙钟),也坚持自己的修行之志。整首诗寓言性强,借竹赞美了僧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