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翁吟七言十首(其九)
宋末元初 · 方回
三十科名续父灯,岂知七十老无能。
儿童半长馀犹幼,门户中衰久未兴。
南亩尽捐犹有宅,白头垂秃已如僧。
平生诗力秋尤健,万里霜天击怒鹰。
儿童半长馀犹幼,门户中衰久未兴。
南亩尽捐犹有宅,白头垂秃已如僧。
平生诗力秋尤健,万里霜天击怒鹰。
注释
科名:科举功名。续父灯:继承父亲的科举道路。
岂知:谁料。
老无能:老而无能。
儿童半长:孩子们大都已长大。
馀犹幼:还有年幼的。
中衰:家族衰落。
未兴:家业不振兴。
南亩:田地。
尽捐:全部放弃。
犹有宅:仍有住宅。
白头垂秃:满头白发。
如僧:像僧人。
诗力:诗才。
秋尤健:秋天尤其旺盛。
万里霜天:广阔的霜天。
击怒鹰:搏击愤怒的雄鹰。
翻译
三十岁继承父亲的科举之路,谁料到如今七十岁的我已老无所为。家中孩子大半已长大,但仍有年幼者,家族运势早已衰落,家业不振。
田地全部放弃,但仍有一处住所,我满头白发,如同僧侣一般。
平生写诗的才情在秋天尤为旺盛,如同万里霜天中的猛鹰展翅搏击。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生命晚景的感慨与自我激励的诗句。开篇“三十科名续父灯,岂知七十老无能”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年轻时的学业成就和如今七十之年的体力衰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能力下降的感慨。随后的“儿童半长馀犹幼,门户中衰久未兴”则描绘出家庭生活中的场景,孩子尚幼,家业却未能兴盛,诗人心中充满了无奈。
接着,“南亩尽捐犹有宅,白头垂秃已如僧”两句,通过对土地和容貌的描写,更深化了时间带来的沧桑变化。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自诩“平生诗力秋尤健”,表明即便年事已高,诗人的文思依旧旺盛。这不仅是自我安慰,也是对生命力的坚持与肯定。
最后,“万里霜天击怒鹰”一句,则充满了豪迈之气。虽然身体可能已经老迈,但心中的志向和精神力量依然如昔日一般,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中激励自己,如同高空飞翔的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回顾,展现了诗人面对晚年孤独与无能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在逆境中的自我鼓舞。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胸襟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