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此寒赏析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此寒

宋末元初 · 方回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注释

立冬: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装绵:添加棉絮。
翻屋:吹动屋顶。
侵晨:清晨。
良可怪:非常罕见。
吾老:我这老者。
酸指:冻得手指酸痛。
耸冻肩:耸起冻僵的肩膀。
萧索:凄凉。
鲜妍:鲜艳。
衾:被子。
疾病缠:疾病困扰。

翻译

虽然立冬已过去十天,但衣物还没添上棉絮。
半夜寒风吹过屋顶,清晨醒来发现船上积满了雪。
这不合时令的景象实在罕见,我这老人更是倍感凄凉。
双手插在宽大的袖子里,手指因寒冷而酸痛,倚着栏杆,冻得肩膀耸起。
我的心情突然变得凄凉,尽管残存的菊花依然鲜艳。
对于那些贫困无被的人来说,这样的严寒恐怕会让他们疾病缠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严冬来临的景象,时间紧逼,却依然没有准备好御寒的衣物。半夜里风暴突然到来,屋顶被掀起,而到了清晨,雪花已经覆盖了整个船只。这非时节的奇寒,让诗人感到十分困惑和悲哀。在这样的严寒之下,即使是年轻力壮的人也难以抵御,只能将手藏在袖中试图保暖,靠着栏杆只得把肩膀抬高以避风。诗中的“枯肠忽萧索”生动地表达了冬日里树木的干枯,而“残菊尚鲜妍”则是对秋天最后一朵菊花依然保持着生机的赞美。末尾两句“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则抒发了诗人对那些没有温暖被褥、只能受寒和疾病困扰者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通过对严冬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序变迁、自然无常以及社会底层人民生存困境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而充满同理心,体现了宋末元初诗人的生活体验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