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二十七日行田杂歌三首(其一)
更怜村妇多新饷,潮落平沙蛤蚌鲜。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朱曰藩的《孟夏二十七日行田杂歌三首(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夏日景象。首句“草阁南东霁海烟”,写的是在南方海滨,草屋(草阁)向南和向东的方位,雨过天晴,海面上的雾气(海烟)已经消散,显得清新明亮。接下来的“万家耒耜雨余天”则进一步描绘了农耕生活的场景,田间劳作的人们在雨后继续耕种,耒耜(农具)在手中,显示出农忙时节的繁忙与生机。
“更怜村妇多新饷”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村妇们的怜爱之情,她们刚刚从田间归来,带着新鲜的农产品(新饷),这不仅体现了农事的辛勤,也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亲近和欣赏。最后一句“潮落平沙蛤蚌鲜”,通过描述潮水退去后沙滩上鲜活的蛤蚌,展现了海边特有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含着渔民生活的元素,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田园风光,既有劳动人民的辛勤,也有大自然的馈赠,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情韵。
词语解释
村妇的意思:(1).乡村妇女。 唐 白居易 《寄内》诗:“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擣衣。” 元 吴西逸 《殿前欢》曲:“山鬼放揶揄笑,村妇唱糊涂调。”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人家都称她 无常嫂 。”(2).粗野的妇女。《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张员外 与妈妈听得,大怒道:‘当初只説娶过良善人家女子,谁想娶这个没规矩、没家法、长舌顽皮村妇!’”...
蛤蚌的意思:犹蚌蛤。 明 徐渭 《次冬降抟雪径满鹅鸭卵余睡而复起烧竹照之八十韵》:“鮫室百窗帘蛤蚌,羌胡一国水玻瓈。”...
蛤蚌的意思:犹蚌蛤。 明 徐渭 《次冬降抟雪径满鹅鸭卵余睡而复起烧竹照之八十韵》:“鮫室百窗帘蛤蚌,羌胡一国水玻瓈。”...
耒耜的意思:◎ 耒耜 lěisì[ploughs and plowshares] 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耜用于起土。耒是耜上的弯木柄。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平沙的意思:(1).指广阔的沙原。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张仲素 《塞下曲》:“朔雪飘飘开 雁门 ,平沙歷乱转蓬根。”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2).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清史稿·食货志一》:“ 河南 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可垦者分三等:曰轻沙,曰平沙,曰重沙。”...
沙蛤的意思:一种生活于浅海泥沙中的蛤蜊。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忌桃雀蛤》:“海傍有蛤,背有花纹者土人谓之花蛤,无文者谓之沙蛤。” 明 冯时可 《雨航杂录》卷下:“西施舌一名沙蛤,大小似车螯,而壳自肉中突出,长可二寸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