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枕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信是幽人枕,文章亦复工。
老松形化石,大匠斫成风。
暑月应能试,吟时不放空。
怪来连夜梦,只在万山中。
老松形化石,大匠斫成风。
暑月应能试,吟时不放空。
怪来连夜梦,只在万山中。
鉴赏
这首《石枕》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枕的独特魅力与深邃意境。
首句“信是幽人枕”,以“幽人”点出石枕的静谧与隐逸之感,仿佛是为那些寻求心灵宁静之人准备的。接着,“文章亦工”,不仅指石枕的纹理如同文人笔下的文章般精美,更暗喻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老松形化石”,将石枕比作历经岁月的老松,形象地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品质与时间的痕迹,同时也暗示了石枕的材质可能源自于古老的松木,经过自然的风化与时间的洗礼,最终成为这一独特的艺术品。
“大匠斫成风”,则赞扬了制作石枕的大师级工匠,他们以高超的技艺,将石枕打磨得如同自然界的微风一般流畅、和谐,既体现了匠人的精湛工艺,也寓意着石枕的自然之美与和谐之感。
“暑月应能试,吟时不放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石枕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与价值。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静思冥想之时,石枕都能提供一份清凉与宁静,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成为心灵与思想交流的媒介。
最后,“怪来连夜梦,只在万山中”,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对石枕的深深迷恋与向往。它仿佛引领人们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想象的世界,让人在梦中也能感受到石枕带来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综上所述,《石枕》通过生动的比喻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石枕的独特魅力与深远意境,不仅赞美了其物质上的美丽与价值,更揭示了其背后蕴含的精神追求与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