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周给事
明 · 杨爵
颠狂老倦下林泉,宇宙相关一念牵。
道在三才终未泯,风来四远总无边。
谁教洗砚鱼吞墨,空忆烹茶鹤避烟。
残息久能随大运,纷纷人世任流迁。
道在三才终未泯,风来四远总无边。
谁教洗砚鱼吞墨,空忆烹茶鹤避烟。
残息久能随大运,纷纷人世任流迁。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爵所作的《寄周给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淡然态度。
首联“颠狂老倦下林泉,宇宙相关一念牵”,开篇即以“颠狂老倦”描绘出诗人年老体衰、心绪不宁的状态,却因对宇宙的深深关切而不得不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宇宙万物关联性的深刻体悟。
颔联“道在三才终未泯,风来四远总无边”,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道的理解与追求。他认为,无论是在天地人三才之中,还是在广阔无垠的空间里,道都是永恒存在的。这里的“道”不仅指自然之道,也包含了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真理,体现了诗人对宇宙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颈联“谁教洗砚鱼吞墨,空忆烹茶鹤避烟”,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怀念。洗砚池中的鱼儿吞食墨迹,烹茶时鹤儿躲避烟雾,这些细节充满了诗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尾联“残息久能随大运,纷纷人世任流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世事的豁达态度。即使生命即将终结,也要顺应自然规律,随波逐流,不为世俗所累。这种超脱尘世、顺应天命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宇宙哲理、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高远的情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