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毛竹间先生
宋 · 邹輗
不辱其身不辱亲,要明圣学尽人伦。
岂为媚世文章士,养就中和万古春。
岂为媚世文章士,养就中和万古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不辱:不会使自己或亲人受辱。其身:自己。
亲:亲人。
要明:追求明白。
圣学:圣贤的学问。
尽人伦:遵循所有的人际关系准则。
岂为:绝不是为了。
媚世:迎合世俗。
文章士:写文章的人。
养就:培养出。
中和:内在的平和。
万古春:永恒的春天。
翻译
不让自己或亲人蒙羞,追求的是圣贤学问,遵循人世间的所有伦理关系。绝非只为迎合世俗的文章家,而是培养出内在平和,永远如春天般美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輗对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的颂扬。首句“不辱其身不辱亲”强调个人言行应保持清白,不仅自身无愧,还要尊重亲人,体现了儒家孝悌为本的价值观。次句“要明圣学尽人伦”则进一步指出,追求的是对圣贤学问的深入理解,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人通过“岂为媚世文章士”一句,批评了那些只为迎合世俗而写作的文人,他们缺乏真正的道德修养。最后,“养就中和万古春”表达了对具备内在修养、能带来永恒和谐的人格魅力的赞美,这种人格如同春天般温暖且持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毛竹间先生为象征,倡导了一种注重内在道德修养,追求人伦和谐,而非仅仅追求表面文章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