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丈夫傫然如繫囚,自断犹堪归隐邱。
人间郗超不再得,纵有高隐谁复收?当时戴公剡中宅,精整乃与官舍侔。
办资百万意奇绝,未用夷蹠穷推求。
咄哉传约隐不果,慎勿轻诋渠非优。
从来酸寒痼山水,焉取名节骄王侯。
士人粗愿衣食足,鬼神靳汝宁相酬。
嘉宾可作吾可隐,买山岂畏讥巢由。
人间郗超不再得,纵有高隐谁复收?当时戴公剡中宅,精整乃与官舍侔。
办资百万意奇绝,未用夷蹠穷推求。
咄哉传约隐不果,慎勿轻诋渠非优。
从来酸寒痼山水,焉取名节骄王侯。
士人粗愿衣食足,鬼神靳汝宁相酬。
嘉宾可作吾可隐,买山岂畏讥巢由。
鉴赏
这首诗以郗超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士人品格的评价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将丈夫比喻为被束缚的囚徒,暗示了现实生活的压抑,而“自断犹堪归隐邱”则表达了对自由隐居生活的渴望。接着,诗人指出像郗超这样才智出众但未能出仕的人已经不再多见,即使有高洁之士,也可能无人赏识。
诗人提到戴公的剡中宅院,精致如同官府,但主人并未过分追求物质,而是以百万资金办置,显示出其独特的心境。诗人批评那些轻易诋毁他人的人,强调真正的隐士并非为了名誉节操而刻意追求,而是出于内心的坚守。
诗中还批评了那些固守酸寒生活、以山水为傲的人,认为他们不应以此来标榜自己的名节,超越士人的基本需求。诗人认为士人应满足于衣食丰足,不必过于追求鬼神的赞誉,而是要自在地过隐居生活,即使面临外界的嘲讽,也能如巢父、许由那样淡然处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郗超的故事,探讨了士人的理想人格和隐逸生活的价值,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士大夫精神的反思和对个性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