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三日入都居贤良寺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前朝梦断十三秋,阙下车声在枕头。
胡骑黄巾归稗史,刘郎道士各山邱。
自残母子恩同尽,永诀君臣恨未休。
身似铜仙携盘去,回看铅水泪难收。
胡骑黄巾归稗史,刘郎道士各山邱。
自残母子恩同尽,永诀君臣恨未休。
身似铜仙携盘去,回看铅水泪难收。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七月二十三日入都居贤良寺》。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沉痛感慨。
"前朝梦断十三秋",开篇即点明诗人对过往王朝的怀念与失落,十三个春秋的变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阙下车声在枕头",通过想象皇宫车马声犹在耳边,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宫廷生活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与梦境的对比。
"胡骑黄巾归稗史",借用了汉末黄巾起义的历史典故,暗示了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将个人经历融入到历史长河中。
"刘郎道士各山邱",刘郎指刘备,这里可能暗指自己或他人如刘备般流落江湖,道士则代表出世避世的选择,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奈和人生抉择的感慨。
"自残母子恩同尽,永诀君臣恨未休",诗人感慨母子之情、君臣之义的断裂,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遗憾。
最后两句"身似铜仙携盘去,回看铅水泪难收",以铜仙故事比喻自身漂泊不定的命运,铅水象征泪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无法挽回的悲痛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代的追忆,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