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读书十二首(其十一)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鄦书十二辰,于已训为止。
此即已止字,反已乃为己。
古文以同台,女台是为始。
姒文列新附,大徐荒厥旨。
近人雷俊书,乃更伪成似。
不从古籀求,多端谁能理。
此即已止字,反已乃为己。
古文以同台,女台是为始。
姒文列新附,大徐荒厥旨。
近人雷俊书,乃更伪成似。
不从古籀求,多端谁能理。
鉴赏
这首诗探讨了文字学中的古文与今文之争,以及在解读古文献时所面临的复杂性。诗人曹家达在诗中提到“鄦书十二辰”,可能是指对古代文字的研究和解读,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文字(如古文、大徐本等),表达了对文字演变和理解过程的深入思考。
诗中提到的“反已乃为己”、“古文以同台,女台是为始”等句子,暗示了在文字学中对于同一字形在不同文本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变化,以及如何正确归类和理解这些差异的重要性。诗人还提到了“姒文列新附,大徐荒厥旨”,可能是在批评某些版本或解释的不准确或混乱。
最后,“近人雷俊书,乃更伪成似”一句,可能是对某一现代学者或版本的批评,指出其研究结果可能过于主观或不严谨,导致了对古文献的误读或误解。“不从古籀求,多端谁能理”则强调了回归原始资料(古籀,即古代文字)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原始材料,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文字学中的复杂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文字学领域深刻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以及对正确解读古代文献方法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