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馆诗
宋 · 家铉翁
江南遗老瀛边客,来时鬓斑今雪白。
几年坐困市井尘,五迁来到诗书宅。
中州典型尚未艾,故家文献宛如昔。
主人盛年兀老苍,古心不为名利役。
昼閒对客无俗谈,夜灯从容须挟册。
有疑必问问必中,讲学定知有源脉。
世人骛外如轮云,君心向道坚金石。
念我南冠久絷维,分我三间明月席。
绨袍厚德更高古,冬有纤纩夏有绤。
我衰拟作菟裘藏,感君推田城西陌。
今年不归明年复不归,病骨嵚?会当化为原上骼。
拟从诸君豫乞石一方,他年埋之冢前三四尺。
上书宋使姓某其名某,下书人是西州之西老逢掖。
平生著书苦不多,可传者见之春秋与周易。
几年坐困市井尘,五迁来到诗书宅。
中州典型尚未艾,故家文献宛如昔。
主人盛年兀老苍,古心不为名利役。
昼閒对客无俗谈,夜灯从容须挟册。
有疑必问问必中,讲学定知有源脉。
世人骛外如轮云,君心向道坚金石。
念我南冠久絷维,分我三间明月席。
绨袍厚德更高古,冬有纤纩夏有绤。
我衰拟作菟裘藏,感君推田城西陌。
今年不归明年复不归,病骨嵚?会当化为原上骼。
拟从诸君豫乞石一方,他年埋之冢前三四尺。
上书宋使姓某其名某,下书人是西州之西老逢掖。
平生著书苦不多,可传者见之春秋与周易。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遗老:指退隐的老人。瀛边:海边。
市井尘:世俗生活。
五迁:多次搬家。
典型:典范。
文献:古代文献。
兀老:衰老的样子。
名利役:名利的束缚。
俗谈:庸俗的话题。
挟册:拿着书卷。
源脉:学问的根源。
骛外:追逐外物。
西陌:城西的道路。
豫乞:预先请求。
冢前三四尺:墓碑的位置。
宋使:来自宋朝的使者。
著书:撰写著作。
春秋:古代史书。
周易:古代经典之一。
翻译
江南的遗老在海边做客,初来时鬓发斑白如今更雪白。多年来困于市井尘埃,五次搬家才来到这书香门第。
中原的典范还未衰退,家族的典籍依然如昔。
主人正值壮年却已苍老,古朴的心志不被名利所役。
白天闲暇时与客人无俗气交谈,夜晚灯下从容翻阅书籍。
遇到疑难必问必有答案,讲学之道深有源头。
世人追求外物如车轮般快速,而你心向道义如金石坚定。
想起我在南方被囚禁已久,你慷慨赠我三间明亮的书房。
你的恩德厚重如古代的绨袍,冬日保暖夏日透气。
我老后打算在此隐居,感激你让我在城西找到这片土地。
今年不归,明年也不归,病弱之躯终将化为田野的白骨。
我打算向你们求一方石碑,将来埋在坟前三四尺处。
上面刻着给宋使的姓名,下方写着我是西州西边的老儒生。
我一生著述不多,唯有《春秋》和《周易》能流传后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家铉翁所作的《假馆诗》,表达了作者在江南做客期间的生活和心境。首句“江南遗老瀛边客”点明了诗人的身份,是一位来自江南的老者,寓居海外。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诗人从市井生活到定居诗书之地的过程,显示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中州典型尚未艾,故家文献宛如昔”表达了诗人对中原文化的敬仰和对家族传统的怀念。诗人主人“古心不为名利役”,白天闲暇时与客人交谈无俗事,夜晚则沉浸于书卷之中,追求学问的真谛。他的坚定和淡泊令人敬佩。
“世人骛外如轮云,君心向道坚金石”对比了世人的浮躁和诗人的执着,诗人如同金石般坚定不移地追求道义。诗人感激主人的款待,视其为“绨袍厚德”,无论冬夏都给予关怀。他自比为菟裘(隐居之处),期待在主人的帮助下度过晚年。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将来能与朋友们共葬于此,并留下自己的姓名以示纪念。他一生著作虽不多,但希望能通过《春秋》和《周易》这样的经典流传后世。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学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