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遂良酒债(其一)
问得街头酒价,索取江头酒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史遂良的人物,他因为家境贫困而不得不通过卖酒来偿还债务。诗中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情感的深度。
首句“都因焚券家贫”,点明了史遂良之所以卖酒还债的原因——家境贫寒。这里的“焚券”是一种古代的借贷方式,借条被烧毁意味着债务被免除,但在这里被用来形容因贫困而无法偿还债务的无奈情境。
接着,“亲与当炉人卖”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史遂良亲自参与卖酒的过程,与普通店员一同在炉边售卖,体现了他的辛劳和努力。
“问得街头酒价,索取江头酒债”则进一步展现了他为偿还债务所付出的具体行动。他不仅关注市场上的酒价,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还主动去追讨那些未还的酒债,表现了他的坚韧和对债务的负责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因贫困而卖酒还债的普通人形象,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他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词语解释
当炉的意思:(1).面对火炉。 唐 骆宾王 《冬日宴》诗:“促席鸞觴满,当炉兽炭然。”(2).同“ 当壚 ”。 清 吴从先 《金小品传》:“踵 小品 而起者, 南屏 有当炉之 文君 。”當鑪:亦作“ 当壚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与俱之 临邛 ,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 文君 当鑪。”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鑪,酒肆也。以土为堕,边高似鑪。”《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作“当卢”。...
焚券的意思:(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 战国 齐 冯谖 为 孟尝君 往 薛 地收债,临行前问:“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 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于是 冯谖 矫命以债赐百姓,尽烧其券,民称万岁。见《战国策·齐策四》。 宋 苏轼 《穆父新凉》诗:“受恩如负债,粗报乃焚券。”(2). 南朝 宋 顾绰 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债。父 觊之 设谋,焚烧文券,并宣语远近:“负三郞债,皆不须还。”见《宋书·顾觊之传》。(3). 唐 宋清 售药债券堆积如山,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积四十年,所...
江头的意思: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街头的意思:◎ 街头 jiētóu(1) [street](2) 在街上生活或工作的街头流浪儿(3) 在街头演出或听到的街头乐队...
酒债的意思:因赊饮所负的债。 汉 孔融 《失题》诗:“归家酒债多,门客粲几行。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觴。”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清 赵翼 《郡城菊事甚盛》诗:“间日必一集,一集必竟日;那顾酒债增,但恐花事毕。”...
酒价的意思:(1).酒的价格。 唐 郑谷 《辇下冬暮咏怀》:“烟含紫禁花期近,雪满 长安 酒价高。” 宋 史绳祖 《学斋佔毕·酒价绯鱼》:“ 丁谓 参知政事, 真宗 尝问 唐 酒价几何, 谓 对以每升三十。上曰:‘何以知?’ 谓 引 杜 诗云:‘速来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上喜其对。”(2).指酒资,买酒钱。 唐 杜甫 《屏跡》诗之三:“年荒酒价乏,日併园蔬课。”...
亲与的意思:亲近交好。 宋 朱熹 《小学·嘉言》:“故於朋友之间,主其敬者,日相亲与,得效最速。”...
索取的意思:◎ 索取 suǒqǔ[ask for;exact;demand] 要求得到;讨取索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