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移守广陵以诗往迎先生以淮南旱书中教虎头祈雨法始走诸祠即得甘泽因为贺
宋 · 晁补之
去年使君道广陵,吾州空市看双旌。
今年吾州欢一口,使君来为广陵守。
麦如栉发稻立锥,使君忧民如己饥。
似闻维舟祷灵塔,如丝气上淮西脽。
随轩膏泽人所待,风伯何知亦前戒。
虎头未用沉沧江,龙尾先看挂清海。
为霖功业在傅岩,如何白首拥彤幨。
世上谗夫乱红紫,天教仁政满东南。
青袍门人老州佐,干世无成志消惰。
封章去国人恨公,醉笑从公神许我。
琼花芍药岂易逢,如淮之酒良不空。
一釂孤鸿烟雨曲,平山堂上快哉风。
今年吾州欢一口,使君来为广陵守。
麦如栉发稻立锥,使君忧民如己饥。
似闻维舟祷灵塔,如丝气上淮西脽。
随轩膏泽人所待,风伯何知亦前戒。
虎头未用沉沧江,龙尾先看挂清海。
为霖功业在傅岩,如何白首拥彤幨。
世上谗夫乱红紫,天教仁政满东南。
青袍门人老州佐,干世无成志消惰。
封章去国人恨公,醉笑从公神许我。
琼花芍药岂易逢,如淮之酒良不空。
一釂孤鸿烟雨曲,平山堂上快哉风。
注释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双旌:两面旗帜,表示欢迎。
麦如栉发:形容麦田密集如发丝。
维舟:系船,停泊。
灵塔:供奉神佛的塔。
膏泽:恩惠,恩泽。
傅岩:古代贤臣傅说曾隐居的地方,象征贤能之地。
彤幨:红色的车帷,代指官位。
干世:参与世事,有所作为。
封章:密封的奏章,上呈朝廷。
琼花:珍贵的花卉。
平山堂:地名,位于江苏扬州,有美景。
翻译
去年使君道经广陵,我们在州城空巷中迎接双旗。今年我州同庆一席欢,使君担任广陵太守来坐镇。
麦田密如梳齿稻苗茁壮,使君忧民如同自己饥饿。
听说他泊船祈祷灵塔,气息如丝飘向淮西山巅。
百姓期待着您的恩泽,风伯也似乎预感到来的祥瑞。
不必让猛虎沉入江底,龙尾先应挂于清海之上。
您在傅岩般的傅说之地建立功业,为何年老还身披红色官服?
世间小人混淆是非,上天让你的仁政遍布东南。
青袍门生老去,州府僚佐无大作为,意志消沉。
呈上的奏章离开国都,人们遗憾未能留住您,醉笑中我理解您的选择。
琼花芍药难得一见,如淮河美酒实非虚有。
举杯邀孤鸿于烟雨中,平山堂上畅饮,清风徐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东坡先生移守广陵以诗往迎先生以淮南旱书中教虎头祈雨法始走诸祠即得甘泽因为贺》。诗中表达了对苏东坡先生由扬州(广陵)调任地方官的欢迎和对其关心民生、祈求甘霖的赞赏。
诗的前两句回顾了去年东坡先生路过广陵的情景,接着写今年他成为广陵太守,百姓欢欣鼓舞。诗人赞美麦田如梳齿般密集,稻谷茁壮成长,暗示丰收有望,同时也揭示了东坡先生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
“维舟祷灵塔”描绘了东坡先生亲自祈祷降雨的场景,展现了其虔诚和责任感。“风伯何知亦前戒”则寓言风神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预示着降雨的到来。接下来的诗句赞美东坡先生的政绩,认为他有如傅岩的先贤,期待他在广陵做出更多造福百姓的事业。
诗人感慨自己虽身为州佐,但未能像东坡先生那样有所作为,而东坡先生却能赢得民众的爱戴。他对东坡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甚至表示愿意追随其后,享受平山堂上清风明月。
最后,诗人以琼花芍药比喻难得的机遇,以淮河美酒象征东坡的政绩丰盈,表达对东坡先生的祝贺,认为他的仁政将使东南地区充满和谐与繁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是对东坡先生的颂扬,也是对仁政理念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东坡先生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