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一七一)
唐 · 庞蕴
世人重珍宝,我贵刹那静。
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性空法亦空,十八绝行踪。
但自心无碍,何愁神不通。
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性空法亦空,十八绝行踪。
但自心无碍,何愁神不通。
注释
世人:普通人。重:重视。
珍宝:财富。
刹那静:瞬间宁静。
金多:财富众多。
乱人心:扰乱人心。
静见:在宁静中看见。
真如性:真实的自我。
性空:心灵空无。
法亦空:佛法也为空。
十八绝:形容行踪不定。
绝行踪:飘忽不定的行迹。
但:只。
自心:内心。
无碍:不受阻碍。
翻译
世人看重物质财富,我却珍视瞬间的宁静。金钱常常扰乱人的内心,唯有在宁静中才能洞察真实的自我。
心灵的本质和佛法都空无一物,他行踪飘忽不定。
只要内心不受阻碍,何必担心精神无法通达。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和尚庞蕴之手,体现了佛教对于内心静寂与物质欲望的看法。诗中“世人重珍宝,我贵刹那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人追求金钱财富的态度,同时强调了一瞬间的心灵平静远比世俗中的珍奇宝贝更加重要。
接下来的“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则进一步阐述了物质财富如何扰乱人的内心,使人们难以看到自己本有的清净本性。这里的“真如性”指的是佛教中的本来面目,即不受任何污染和改变的真实自我。
“性空法亦空,十八绝行踪”这两句则涉及到了佛法的深奥概念,其中“性空”意指一切现象都没有固定的自性,而“法亦空”则是说所有的教义和规则也是空寂无常的。"十八绝"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修行方法或境界,而"行踪"则暗示了禅宗强调的不立文字,直接体悟佛性的修行方式。
最后,“但自心无碍,何愦神不通”表达了一种精神状态,即当一个人内心没有任何障碍和挂碍时,他与宇宙的沟通就会变得顺畅无阻。这里强调的是一个重要的佛教观点:内心的清净与自由是达到最高觉悟的关键。
总体而言,这首诗偈通过对比世人追求财富与佛教修行者的内在平静,展示了作者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