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一)赏析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一)

宋 · 孙应时
鼓声霜晓寒,冠盖满衢路。
诏书日边到,使君朝天去。
攀车愿公留,稚耋纷无数。
信哉慈父母,赤子中心慕。
七州浙江东,此邦亦蕃庶。
使君手拊摩,白发缘汝故。
明时急良猷,此行那能驻。
眷眷公岂忘,江城一回顾。

注释

鼓声:早晨的鼓声。
冠盖: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员。
衢路:街道。
诏书:皇帝的命令。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稚耋:老人小孩。
赤子:比喻百姓,如同未成熟的孩子。
七州浙江东:泛指广阔的地域。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良猷:好的政策或策略。
江城:指地方城市,临近江边。

翻译

鼓声在霜晨中回荡,街巷满是官帽和车盖。
圣旨从天边传来,地方长官要上朝拜见天子。
人们牵着车子恳求您留下,老少人群络绎不绝。
确实,您如慈父慈母,深得百姓爱戴。
您的治下包括七个州和浙江东部,这里人口众多。
您的离去是因为白发苍苍,出于对您的关怀。
在太平盛世,急需良策,这次出行怎能停留。
您对这里的眷恋,怎能忘记,临别时会再回首江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使君的不舍和对国家的担忧。"鼓声霜晓寒,冠盖满衢路"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肃穆而又急迫的氛围,晨曦中传来鼓声,人们穿戴整齐在街头送别,显示出一种官方的庄重和紧张。

接着"诏书日边到,使君朝天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紧迫感。使君将要远行入朝,这是对国家大事的召唤,诗人通过此句传递出了使君肩负重要使命的情状。

"攀车愿公留,稚耋纷无数"则展现了送别之情深,人们甚至包括孩童都希望使君能够留下,而这种请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里的“稚耋”指的是年幼和老弱的人,他们的愿望纯真而又无助。

信哉慈父母,赤子中心慕"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使君的敬爱之情,将其比喻为慈祥的父母,而自己则是依恋于他们的赤子,强调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

随后的"七州浙江东,此邦亦蕃庶"则将视角拉远,提到了地理位置,同时也暗示了使君即将面临的重任和复杂的局势。

"使君手拊摩,白发缘汝故"中“白发”通常象征着年老或忧虑,此处可能是对使君负担之重的隐喻。诗人通过使君的手势表达了对其年迈和操劳的关切。

紧接着"明时急良猷,此行那能驻"则再次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和行动的迅速,反映出一种不得不离的情形。

最后"眷眷公岂忘,江城一回顾"中“眷眷”表达了一种依恋之情,而使君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将如影随形,难以忘怀。这也许是诗人对使君的一种期望或祝愿。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送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使君的敬重和不舍,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切。语言庄重大气,同时又流露出个人深情的笔触,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