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梁同庵居士病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兰生涧底当承露,竹长阶前便近云。
斯道何人堪共语,半生老我始逢君。
高楼明月秋初上,古寺疏钟夜未分。
料得此来应有意,碧山流水岂离群。
斯道何人堪共语,半生老我始逢君。
高楼明月秋初上,古寺疏钟夜未分。
料得此来应有意,碧山流水岂离群。
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兰与竹为引子,借物喻人,表达了对梁同庵居士的敬仰之情。首联“兰生涧底当承露,竹长阶前便近云”描绘了兰竹生长的环境,兰生于幽谷,竹长于阶前,虽处不同境地,却都与自然和谐共生,象征着高洁和谦逊。颔联“斯道何人堪共语,半生老我始逢君”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遇到像梁居士这样志趣相投之人的感慨,暗示了梁居士的品格与智慧。
颈联“高楼明月秋初上,古寺疏钟夜未分”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高楼上的明月与古寺中稀疏的钟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对梁居士的敬慕之情。尾联“料得此来应有意,碧山流水岂离群”则表达了诗人对梁居士此次来访的期待与理解,认为梁居士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同时也暗示了梁居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如同碧山流水一般,不离不弃,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梁居士高尚人格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