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叔愚诗有归家更读万卷书之语义荣司谏为其未切于道也则作诗以警之而其序乃有终日谈禅之语郑子闻而笑之且书既不必读则禅亦何必谈乎复作一诗呈司谏公用前韵也
宋 · 郑刚中
弟见兄贤文学饱,意欲书卷穷探讨。
兄知纸上道不真,为弟谈禅说枯槁。
弟兄游戏作三昧,妙语生风洗烦恼。
头钻故纸大是痴,口祗谈禅痴不少。
冥冥道妙不容声,口语文书俱未了。
虽然公岂不解此,慧力绝人先洞晓。
暂借北山葛藤话,诱引群生入深渺。
云堂斋散归时想,自把万缘俱一扫。
兄知纸上道不真,为弟谈禅说枯槁。
弟兄游戏作三昧,妙语生风洗烦恼。
头钻故纸大是痴,口祗谈禅痴不少。
冥冥道妙不容声,口语文书俱未了。
虽然公岂不解此,慧力绝人先洞晓。
暂借北山葛藤话,诱引群生入深渺。
云堂斋散归时想,自把万缘俱一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作品,他针对潘叔愚的诗中强调读书和谈禅的观点,认为它们可能并不直接契合修行之道,于是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诗中提到弟弟对兄长的敬仰和学习,但兄长指出书本上的道理并非全部真实,转而谈论禅宗,试图通过禅悟来洗涤烦恼。兄弟间的游戏性讨论被比喻为"三昧",即禅定的境界,然而过于沉迷于文字和禅谈都被视为痴迷。
郑刚中认为,真正的智慧超越了言语和书本,不需要过多地依赖阅读或禅谈。他借用"北山葛藤话"这一隐喻,暗示深入探讨真理的道路更为微妙深远。最后,他以云堂斋后反思结束,表示自己会将一切杂念放下,回归内心清净。
整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单纯追求知识和禅谈的质疑,提倡一种更为内在和实践的悟道方式。郑刚中的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个人修养和实践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