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素丝行赏析

素丝行

宋 · 许及之
冰盆缲丝千尺长,雪花玉色无晶光。
机声札札逐羲御,百襄一一输文章。
素姿已是随时贬,妖茜娇蓝还点染。
东邻巧妇斗痴妍,对刺文禽相掩冉。
衣裳颠倒那得知,但见新行胜旧时。
倡优却得被后饰,汉庭只集书囊帷。
君不见古来志士多惨戚,古貌古心少颜色。

鉴赏

这首诗《素丝行》由宋代诗人许及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织造丝绸的过程与情感,以及对古代志士形象的感慨。

首先,诗中以“冰盆缲丝千尺长,雪花玉色无晶光”开篇,运用比喻手法,将缲丝过程比作从冰盆中抽出千尺长的丝线,其洁白如雪花,却又不显晶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下来,“机声札札逐羲御,百襄一一输文章”,描述了织机运转的声音和织布的过程,仿佛在遵循着时间的节奏,每一道工序都精心编织出精美的图案,展现出匠人的技艺与耐心。

接着,“素姿已是随时贬,妖茜娇蓝还点染”,诗人在此转折,将织物的颜色与社会地位、审美观念联系起来,指出素色的织物在某些时代可能被视为低俗,而艳丽的颜色则受到追捧。这反映了社会对美的不同解读和价值取向的变化。

“东邻巧妇斗痴妍,对刺文禽相掩冉”,进一步描绘了女性织女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她们通过刺绣技艺展现各自的才华,相互映衬,共同创造出美丽的图案。这种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美感。

“衣裳颠倒那得知,但见新行胜旧时”,诗人在这里强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时尚和审美趋势会取代旧的传统,衣裳的样式和色彩也随之变化,但人们往往只能看到新事物的优越性,而忽视了传统之美。

最后,“倡优却得被后饰,汉庭只集书囊帷”,通过对比,指出在古代,即使是低贱的倡优也能得到华丽的装饰,而读书人(汉庭)却只能在书囊帷幕中寻求精神的慰藉,暗示了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和文化追求的差异。

“君不见古来志士多惨戚,古貌古心少颜色”,诗人以总结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志士的感慨,认为他们虽然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但往往因为时代的局限而显得孤独和悲哀,他们的形象和心灵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

整首诗通过对丝绸制作过程的描绘,以及对社会变迁、个人命运和文化价值观的探讨,展现了丰富的意蕴和深邃的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美与价值、个人与社会等多重关系的深刻洞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