彫陂
宋 · 黄庭坚
彫陂之水清且泚,屈为印文三百里。
呼船载过七十馀,褰裳乱流初不记。
竹舆岖?山径凉,仆姑呼妇声相倚。
篁中犹道泥滑滑,仆夫惨惨耕夫喜。
穷山为吏如漫郎,安能为人作嚆矢。
老僧迎谒喜我来,吾以王事笃行李。
知民虚实应县官,我宁信目不信耳。
僧言生长八十馀,县令未曾身到此。
呼船载过七十馀,褰裳乱流初不记。
竹舆岖?山径凉,仆姑呼妇声相倚。
篁中犹道泥滑滑,仆夫惨惨耕夫喜。
穷山为吏如漫郎,安能为人作嚆矢。
老僧迎谒喜我来,吾以王事笃行李。
知民虚实应县官,我宁信目不信耳。
僧言生长八十馀,县令未曾身到此。
注释
泚:水清的样子。屈:弯曲。
印文:水纹形成的图案。
呼船:叫喊船夫。
褰裳:提起衣裳。
竹舆:竹制的轿子。
岖?:山路不平。
仆姑:婆婆。
妇声:女子的声音。
泥滑滑:形容路面湿滑。
惨惨:忧愁的样子。
漫郎:形容漫无目标的人。
嚆矢:比喻引导或启发。
笃行李:行李沉重,暗示公务繁重。
知民虚实:了解民间真实情况。
县官:地方官员。
信目:相信亲眼所见。
信耳:相信听说。
生长八十馀:活了八十多岁。
未曾:从未。
翻译
雕陂的水清澈又明亮,曲折流淌形成三百里的印记。呼唤船只载过七十多人,撩起衣裳涉水而行,起初并未留意。
乘坐竹轿在崎岖山路上,凉意从竹林间传来,婆媳呼唤声交织在一起。
竹林深处的人还说路滑,仆人忧心忡忡,农夫却因丰收而欢喜。
在这偏远山区做官如漫游者,怎能期望成为引导改革的箭矢。
老僧迎接我,因我公事繁忙行李繁重而欣喜。
了解百姓疾苦是我的职责,我宁可信亲眼所见,不信耳闻。
僧人说他在这里生活了八十多年,县令从未亲自到访过这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庭坚在彫陂所见的景象和感受。诗的开头两句“彫陂之水清且泚,屈为印文三百里”,形象地写出彫陂水质清澈,蜿蜒流淌如同篆刻的纹路,长达三百里。接下来,诗人乘船渡过,虽然人多物重,但“呼船载过七十馀,褰裳乱流初不记”,表现出舟行的繁忙与轻松。
沿途经过竹舆崎岖的山路,凉意袭人,妇孺之声交织,反映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篁中犹道泥滑滑,仆夫惨惨耕夫喜”一句,通过对比仆夫的忧虑和农夫的喜悦,展现了当地生活的艰辛与丰收的期待。
诗人以“穷山为吏如漫郎,安能为人作嚆矢”自嘲,表达了对官场繁琐事务的厌倦,以及自己作为官员希望能真正了解民间疾苦的愿望。最后,老僧的迎接和对县令未至的陈述,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关注民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彫陂的自然风光和人事百态,展现了黄庭坚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的儒家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