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歌七章赏析

歌七章

明末清初 · 尤侗
九灵山人泛东海,《麦秀》《黍离》歌慷慨。
席帽山人隐吴门,残山剩水声常吞。
二子不仕亦不死,惟有子中所为极难耳。
江西复,广东破,变姓名,北山卧。
弃妻子,浮江湘,足已折,身难藏。
使者来,引鸠觞,辞亲友,歌《七章》。
歌《七章》,悲元亡。
呜呼,元亡乃有文天祥!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文学家尤侗所作,名为《歌七章》。尤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两位不愿为官、选择隐居的山人形象——九灵山人与席帽山人,以及他们面对国家动荡、社会变迁时的复杂心境和抉择。

诗中通过“九灵山人泛东海,《麦秀》《黍离》歌慷慨”这一句,巧妙地将九灵山人的隐逸生活与古代诗人对故国衰败的哀叹相联系,暗示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接着,“席帽山人隐吴门,残山剩水声常吞”则进一步描绘了席帽山人在江南水乡的隐居生活,以及他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平静与无奈。

“二子不仕亦不死,惟有子中所为极难耳”一句,点明了两位山人虽选择了逃避世俗,但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挣扎。接下来的“江西复,广东破,变姓名,北山卧”,描述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以及山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而改名换姓、隐匿山林的生活状态。

“弃妻子,浮江湘,足已折,身难藏”则展现了山人们为了逃避战乱,不惜牺牲家庭与个人自由,漂泊异乡的艰辛与无奈。最后,“使者来,引鸠觞,辞亲友,歌《七章》”描绘了在战乱中,使者前来劝降,山人们却选择饮酒自尽,以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自由的坚守。

“歌《七章》,悲元亡。呜呼,元亡乃有文天祥!”这一部分表达了对元朝灭亡后,文天祥等忠臣义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两位山人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他们内心世界和行为选择的深刻剖析,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与国家、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中个体命运的同情与关注。尤侗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