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震都官监渭州酒韩近悼亡
宋 · 文同
士师每失官,未始有忧愠。
园吏既丧妇,何尝复嗟愤。
二子道义胜,一与天理顺。
之人乃其徒,心迹两相近。
区区赴穷塞,而使卖官酝。
胸中浩然者,俗口不得问。
好军此开府,遇士以恩信。
若访禦戎策,请为讲三阵。
园吏既丧妇,何尝复嗟愤。
二子道义胜,一与天理顺。
之人乃其徒,心迹两相近。
区区赴穷塞,而使卖官酝。
胸中浩然者,俗口不得问。
好军此开府,遇士以恩信。
若访禦戎策,请为讲三阵。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法官每次失去官职,从未有过忧虑愤怒。园丁失去了妻子,也未曾再哀叹悲愤。
这两人道德胜过常人,一个行为符合天理伦理。
他们这样的人,内心和行为都相似。
他不畏艰难,却被迫售卖官职的酒酿。
胸怀坦荡的人,世俗之言无法触及。
他喜好军队事务,对待士人以恩惠信誉。
如若询问军事策略,他会讲解三阵之法。
注释
士师:法官。失官:失去官职。
忧愠:忧虑愤怒。
园吏:园丁。
丧妇:失去妻子。
嗟愤:哀叹悲愤。
道义胜:道德高尚。
天理顺:符合天理。
徒:同类。
心迹:内心和行为。
区区:不畏艰难。
穷塞:艰难之地。
卖官酝:售卖官职酒酿。
浩然:坦荡。
俗口:世俗之言。
开府:喜好军队事务。
恩信:恩惠信誉。
禦戎策:军事策略。
三阵:古代战阵战术。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人文同所作,名为《送韩震都官监渭州》。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其品德的赞赏。
"士师每失官,未始有忧愠。园吏既丧妇,何尝复嗟愤。" 这两句写的是韩震都官在面对仕途挫折与个人悲痛时,依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态度,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忧愁或愤懑。
"二子道义胜,一与天理顺。之人乃其徒,心迹两相近。" 这几句则赞美韩震和另一位士人的品行高尚,他们的心性与宇宙间的自然法则相合,与某位士人在精神上有着不解之缘。
"区区赴穷塞,而使卖官酝。胸中浩然者,俗口不得问。" 韩震即将前往偏远之地任职,而文同却嘱咐他要保持内心的纯洁,不为世俗的功名所动摇。
"好军此开府,遇士以恩信。若访禦戎策,请为讲三阵。"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韩震未来任职的美好祝愿,以及文同愿意与他探讨军事战略之意。
整首诗语言古朴优美,充满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其品德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友人的期望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