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莫富于常知足
明 · 李贽
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能脱俗。
贫莫贫于无见识,贱莫贱于无骨力。
身无一贤曰穷,朋来四方曰达。
百岁荣华曰夭,万世永赖曰寿。
贫莫贫于无见识,贱莫贱于无骨力。
身无一贤曰穷,朋来四方曰达。
百岁荣华曰夭,万世永赖曰寿。
鉴赏
此诗由明代思想家李贽所作,名为《富莫富于常知足》。诗中以简洁有力的语言,阐述了对人生价值的不同理解与追求。
首句“富莫富于常知足”,强调了内心的满足感远胜于物质财富的积累。常知足之人,即使在物质上并不富裕,也能在精神上感到富足和满足,这种内心的富足是真正的财富。
接着,“贵莫贵于能脱俗”指出,真正的高贵不在于社会地位或物质财富,而在于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保持独立思考和高尚品格。脱俗之人,能够超越尘世的纷扰,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贫莫贫于无见识”,则揭示了知识与见识的重要性。对于那些缺乏见识的人来说,即使物质条件再好,也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因为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受到了限制。
“贱莫贱于无骨力”,强调了人格力量的价值。没有骨气和毅力的人,即使在社会地位上有所提升,内心也可能仍然卑微和软弱。真正的尊严来自于内在的力量和坚韧。
“身无一贤曰穷,朋来四方曰达”,表达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一个没有优秀朋友相伴的人,即使在物质上富有,也可能感到孤独和空虚;而广交天下贤士,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百岁荣华曰夭,万世永赖曰寿”,则从生命的角度探讨了长寿与幸福的关系。短暂的荣华富贵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幸福,而能够为后世留下正面影响,才是真正的长寿和永恒的荣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地反映了李贽对于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富足、独立、智慧和高尚,以及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