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戏作野兴六首(其二)赏析

戏作野兴六首(其二)

宋 · 陆游
扰扰亭中客,悠悠局上棋。
所遭元有命,自苦竟何为。
冯衍深尤妇,陶潜过责儿。
奇文虽可贵,寱语岂非痴。

注释

扰扰:纷扰。
亭中客:在亭中的众人。
悠悠:悠闲自在。
局上棋:棋盘上的对弈。
所遭:遭遇。
元:本来。
自苦:自我苦求。
何为:做什么。
冯衍:东汉文学家,此处借指陷入情感困境的人。
尤妇:深陷妇人情感。
陶潜:东晋诗人,此处可能指对自己的孩子有过责备。
奇文:奇特的文章。
寱语:沉睡的话语,比喻不被理解或不切实际的话。
岂非:难道不是。
痴:痴态,不明智。

翻译

亭中的客人纷扰不断,棋盘上的对弈悠然自得。
遭遇的命运原本已定,自己苦求又有什么意义。
冯衍深陷于妇人的情感纠葛,陶潜也曾责备过自己的孩子。
奇特的文章虽然珍贵,但沉睡的话语难道不是痴态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戏作野兴六首(其二)》。诗中,诗人以亭中的客人和棋盘上的对弈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扰扰亭中客"描绘了人们在世事纷扰中的忙碌与迷茫,"悠悠局上棋"则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如同棋局般难以预料。诗人认为个人遭遇的命运自有定数,"所遭元有命",而过分自我苦求似乎并无实际意义,"自苦竟何为"。

接下来,诗人引用了冯衍和陶潜两个典故。冯衍是东汉辞赋家,曾因不得志而抑郁,这里暗指过分忧虑;陶潜则是东晋隐士,他的责备之言可能是指过分自责。诗人认为,尽管奇特的文章或许珍贵,但过于沉溺于内心世界的忧虑(寱语)显得有些痴傻。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的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命运难违,不必过于自寻烦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