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二)赏析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二)

宋 · 李弥逊
不作鸾台梦,来寻凤沼春。
劬劳知永慕,寿考见深仁。
示疾元非病,离人已反真。
生绡写遗恨,犹露衮衣身。

注释

鸾台:宫廷。
凤沼:凤凰池,代指宫廷或贤臣聚集之地。
劬劳:勤劳。
永慕:长久仰慕。
寿考:长寿。
深仁:深厚的仁慈。
示疾:假装生病。
元非病:实际上并非疾病。
离人:去世的人。
反真:回归本真,指死亡。
生绡:生丝,未漂白的丝绸。
遗恨:遗憾。
衮衣: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这里借指皇帝。

翻译

不再做宫廷的美梦,转而寻找春天的凤凰池。
深知勤劳是美德,长寿中显现出深厚的仁慈。
看似疾病实为解脱,离世之人已回归本真。
用生丝写下遗憾,如同露出龙袍的身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所作,名为《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深仁长者的赞美。

首句“不作鸾台梦,来寻凤沼春”表达了诗人不再沉迷于虚幻的荣华富贵,而是来到一个名为凤沼的地方寻找真正的春天。这里的“凤沼春”象征着美好和谐的环境。

其次,“劬劳知永慕,寿考见深仁”则透露出诗人对被赞颂者的认识,即他们不仅辛勤工作,而且具有长远的怀念之心和深厚的人格魅力。

“示疾元非病,离人已反真”一句,表明了即便是在疾病中,也表现出了超脱世俗的真实自我。诗人的友人在经历病痛之后,更显出他们超凡脱俗的一面。

末尾两句,“生绡写遗恨,犹露衮衣身”则是诗人通过织布比喻,用心灵深处的哀愁来编织记忆,即便是在简单的生活中,也依然保有对过往美好的回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性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品德高尚者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