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和江子我(其四)
宋 · 程俱
欲知黄鹤山中客,便是芙蓉室里僧。
不比妙高穷老圃,堆豗懵懂百无能。
不比妙高穷老圃,堆豗懵懂百无能。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庸碌的不屑。首句“欲知黄鹤山中客,便是芙蓉室里僧”,以黄鹤山中的隐士和芙蓉室里的僧侣为象征,暗示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黄鹤山,常被视为仙人所居之地,而芙蓉室则可能暗喻着清雅、脱俗的环境,这里的僧侣则代表了心灵的宁静与修行。
接下来的“不比妙高穷老圃,堆豗懵懂百无能”两句,则通过对比妙高峰(这里或指高人、智者)与老圃(普通农夫)的境遇,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那种看似平凡实则庸碌生活的反感。妙高峰代表的是智慧、高远,而老圃则是日常劳作、生活琐碎的象征。通过“堆豗懵懂百无能”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那种缺乏智慧、生活乏味的否定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于现实生活中平庸、无意义生活的批判。通过鲜明的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与高雅生活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