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其四)
清 · 张熙宇
双鹤西南来,盘空结俦匹。
悬岩下无地,万古人罕悉。
中有兜罗绵,如鹤飞飞出。
我欲乘之起,自试凌空术。
凤皇导我前,虬龙为鼓瑟。
忽觉钟声动,仙乐诎然毕。
再拜语诸真,长愿无相失。
浣衣赤城霞,晞发榑桑日。
悬岩下无地,万古人罕悉。
中有兜罗绵,如鹤飞飞出。
我欲乘之起,自试凌空术。
凤皇导我前,虬龙为鼓瑟。
忽觉钟声动,仙乐诎然毕。
再拜语诸真,长愿无相失。
浣衣赤城霞,晞发榑桑日。
鉴赏
这首清代张熙宇的《登峨眉山用李青莲诗韵(其四)》描绘了诗人登山所见的神奇景象。首句“双鹤西南来,盘空结俦匹”,以双鹤的形象象征着仙人或高洁之士,它们从西南方向翩然而至,如同伴侣般在空中盘旋。接下来,“悬岩下无地,万古人罕悉”描绘了峨眉山险峻的地形,令人惊叹其罕见与神秘。
“中有兜罗绵,如鹤飞飞出”运用比喻,形容山中的云雾缭绕,仿佛仙鹤飞翔而出,增添了神秘的仙境气氛。诗人借此表达自己想要探索和体验飞翔的愿望:“我欲乘之起,自试凌空术。”他想象凤凰引领,虬龙奏乐,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忽觉钟声动,仙乐诎然毕”暗示诗人进入了某种幻境,听到仙音悠扬,伴随着钟声,给人以宁静而神圣的感受。最后两句“再拜语诸真,长愿无相失”表达了诗人对仙人或自然的敬仰,以及希望能长久保持这种精神契合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峨眉山的奇特景象和诗人的心灵体验,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清诗的空灵与超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