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八日出郊外抵昭潭沿道观虫食松叶尽枯感而赋
毳虫无数枝上悬,食尽青青成茧子。
雪霜不朽千年质,摧败一朝天所使。
残髯磔磔怒犹张,流膏滴滴泣未止。
顿令林壑少光色,政似鳣鲸困蝼蚁。
土人云此实旱兆,昔岁逢之旱无比。
炎风烈日势转虐,更说飞蝗西北起。
救灾无策空自嗟,谁能为挽天河洗。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师道的《七月十八日出郊外抵昭潭沿道观虫食松叶尽枯感而赋》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一场灾害——松树被虫害严重侵蚀,一片荒凉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残酷与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
首句“县南县北几百里,沿道苍松半枯死”以广阔的地理范围和惨烈的景象开篇,暗示了这场灾害的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接着,“毳虫无数枝上悬,食尽青青成茧子”通过具体的虫害现象,形象地展示了虫灾的严重程度,松树被虫子啃食殆尽,只剩下枯枝败叶。
“雪霜不朽千年质,摧败一朝天所使”这一联则将自然界的无情与人类的无奈进行了对比,强调了自然灾害对自然界的破坏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虫子虽然看似微小,却能在短时间内摧毁成千上万年的树木,展现出自然界的强大与不可抗力。
“残髯磔磔怒犹张,流膏滴滴泣未止”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虫子以生命力和情感,进一步渲染了灾害的恐怖氛围。虫子在松树上挣扎,仿佛在哭泣,表达出它们对生命消逝的哀求。
“顿令林壑少光色,政似鳣鲸困蝼蚁”这一联将松树的枯萎与大海中的鱼虾被困于蚂蚁之间进行类比,形象地描绘了灾害对生态环境的毁灭性影响,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最后,“土人云此实旱兆,昔岁逢之旱无比。炎风烈日势转虐,更说飞蝗西北起”点明了这场灾害不仅仅是虫害,还可能预示着更大的灾难——干旱。诗人通过描述人们对于未来可能遭遇更大灾难的担忧,表达了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吴师道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自然的思考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