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水乐亭
宋 · 苏轼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流泉无弦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
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
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
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
锵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成君独喜。
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流泉无弦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
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
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
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
锵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成君独喜。
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东阳水乐亭》。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上几位以勇武闻名的人物,如白公、哥舒,来表达自己不愿意追随他们那种壮烈与激昂,而是更倾心于山中的清流之声。苏轼在诗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 这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上著名的壮举来反衬自己的选择。白公在泾水东岸建堰(一种水利工程),哥舒则横行西海头,归时以羯鼓打凉州,这些都是古代英雄的事迹。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清泉声音的喜爱,虽然这种声音没有实际的用处,但正是这种纯粹和超脱世俗的美感吸引着诗人。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不喜欢那些无根据的乐声,不喜欢山中的僧侣已经厌倦了听闻海上的月光空留照耀。"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 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但这种壮观的场景如今已不再有。
最后几句 "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锵然涧谷含宫徴,节奏未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描述了诗人听到了传说中的水声,它可能隐藏在海山之间。而他自己则享受着这未完成的自然乐章,即使没有别的人能欣赏到这个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苏轼个人对于自然之美、生命态度以及艺术创作的独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