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上舍读书处
散帙夜方半,下帷人独寒。
屡看孤烛换,讵闻清漏残。
拥衣待中旦,杂佩已珊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书房读书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专注的氛围。首句“虫鸣县斋晚”以虫鸣衬托出夜晚的寂静,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夜晚氛围。接着“月满杏花坛”一句,将月光与杏花坛结合,不仅渲染了环境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雅。
“散帙夜方半,下帷人独寒。”描述了诗人深夜仍在书斋中埋头苦读,夜已过半,但依然独自面对寒冷,体现了其勤奋与毅力。接下来,“屡看孤烛换,讵闻清漏残。”通过频繁更换的孤烛和滴答不息的漏壶声,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知识的渴望。
最后,“拥衣待中旦,杂佩已珊珊。”写出了诗人等待天明时的场景,虽然身体感到寒冷,但内心充满期待,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晨光的温暖。同时,用“杂佩已珊珊”形容等待时的轻盈动作,既表现了诗人的优雅,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书房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夜苦读的专注与坚韧,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画面感的佳作。
词语解释
待中的意思:方言。即将,就要。《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大嫂把 小玉兰 丫头待中打死了呀,俺娘説不下他来,请 薛大爷 进去説声哩。”《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这天待中黑呀,舅来了这们一日,你快着攛掇拿酒来吃罢。”...
孤烛的意思:独燃的蜡烛。 南朝 梁 江淹 《铜爵妓》诗:“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抚影愴无从,惟怀忧不薄。” 唐 徐彦伯 《孤烛叹》诗:“切切夜闺冷,微微孤烛然。玉盘红泪滴,金烬彩光圆。” 明 沉周 《二月八日过灵殿祥公房》诗:“门前见新月,步步踏松影。虚寮寂无风,已有孤烛耿。”...
散帙的意思:打开书帙。亦借指读书。《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凌涧寻我室,散帙问所知。” 刘良 注:“散帙,谓开书帙也。” 唐 王维 《丁寓田家有赠》诗:“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 明 唐时升 《南翔里有八老人为社日相娱乐诗以纪之》:“南村翳翳桑榆日,出共持杯归散帙。”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
珊珊的意思:形容女子的美丽、娇媚。...
下帷的意思:(1).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史记·儒林列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 董仲舒 不观於舍园,其精如此。”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才劣 仲舒 ,无下帷之思;家贫 孟公 ,无置酒之乐。”(2).引申指闭门苦读。 南朝 梁 任昉 《赠王僧孺》诗:“下帷无倦,升高有属。”《南史·王僧虔传》:“汝( 僧虔 子 慈 )年入立境,方应从宦,兼有室累,何处復得下帷如 王郎 时耶?” 唐 李白 《行行且游猎篇》:“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宋 晁冲之...
月满的意思:(1).月圆。《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后汉书·丁鸿传》:“閒者月满先节,过望不亏,此臣骄溢背君,专功独行也。” 李贤 注:“月满先节谓未及望而满也。”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秋月》:“云披玉绳浄,月满镜轮圆。” 元 杨维桢 《璚花珠月二名姬》诗:“月满十分珠有价,花开第一玉无瑕。”(2).比喻幸福团聚。 宋 陆游 《八月十四夜三叉市对月》诗:“明年万事不足论,但愿月满人常健。”(3).足月。指胎儿在母体中成长的月份已满。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先时有 张嫗 者,尝往...
杂佩的意思:亦作“ 杂珮 ”。1.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毛 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王夫之 《<诗经>稗疏·郑风》:“下垂者为垂佩,中缀者为杂佩。杂之为言閒于其中也。则杂佩者专指琚瑀而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珮赠,良讯代兼金。” 唐 严维 《奉试水精环》诗:“未肯齐珉价,寧同杂佩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叩之声如杂佩。”(2).指文章的变化...
杏花坛的意思:指授徒讲学之所。 唐 王建 《送司空神童》诗:“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参见“ 杏坛 ”。...